◎刘元超
暮色四合,潍坊各类夜校的灯火次第亮起,为城市的夜晚晕染出温暖的文化底色。从超然书房的素描课堂到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从职工夜校的红歌传唱到商圈里的潮流课程,潍坊夜校正以蓬勃之势重构城市的夜间生态,让文化惠民的光芒照进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夜校的“火爆”,本质上是城市文化供给与市民精神需求的深度共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潍坊人从未停止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上班族在素描线条中暂别工作压力,年轻人在架子鼓的鼓点中释放活力,孩子们在非遗课堂上触摸传统温度,老年人在中医讲堂学习养生之道。潍坊的夜校,以丰富课程构建起多样文化图谱,让每个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这不仅是一场城市与市民在文化层面的“双向奔赴”,更是城市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
夜校的蓬勃,彰显城市治理的人文温度与创新思维。在潍坊,夜校没有止步于“开课授课”的简单模式,而是以立体化的文化服务实现了“普惠性”与“专业性”的平衡。同时,从城区到县域的课堂延伸,让文化惠民不留死角;“课程体验官”的引入,确保供给始终紧跟需求;校企定制课程的推出,则实现了文化学习与职场成长的无缝衔接。更具创意的是将夜校嵌入商圈的新实践,通过文化学习与消费体验的融合,为“夜经济”注入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夜校的价值还在于构建了温暖的城市精神共同体。在夜校,没有年龄与职业的界限,陌生人可以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挚友。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社交联结,让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满人情味,也让潍坊的文化名片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潍坊夜校的实践,也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当城市的夜晚不再只有霓虹闪烁,更有书香墨韵和匠心传承,这座城市的精神夜空一定会愈发璀璨。我们期待,潍坊夜校能够持续创新,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成为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让文化的力量在城市的夜晚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