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静
1060年前,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从此,夜市正式告别了“躲躲藏藏”的时代,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吃喝玩乐好去处。《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这是当时汴梁夜市的真实写照。
1060年后的今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夜市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符号。一个个摊位灯火通明,一个个招牌闪烁醒目。人们在夜市上寻觅美食,在夜市中“寻宝淘金”,放下白天的疲惫,释放真实的自我。你看这夜市,接地气,聚人气,浸透了美好生活的气息,让每一个寻常的夜晚都变得有滋有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潍坊的夜市,与声名远播的旅游景区比起来,丝毫不逊色。漫步于商业综合体的延伸——泰华中兴街、万达金街之中,既能随时品尝各色小吃,来一杯夏日限定口味冰淇淋,也能随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走进商场的品牌店铺。或者走进风筝广场的“起浪潍坊”自由时光·high街夜市、凤溪地万物集夜市,亲身体验年轻人喜欢的现代时尚夜市到底是个什么光景。舞台上,乐队纵情表演,贝斯、吉他、架子鼓,奏出人们挥洒汗水的悦动节拍。舞台下,非遗文创、手作体验令人目不暇接,逛个街也能体会一次文化之旅。抑或在芝尔庄夜市、蓉花路自由时光魅力街区,与三五好友围坐一起,纯粹找个地方吃吃喝喝,白天的农贸市场化身晚间的深夜食堂,三五杯鲜啤,七八串烧烤,聊的是人生,忘记的是烦恼。
为什么在商业经济极度发达的今天,在购物更加多元化的时下,我们依然热爱夜市,依然选择在酷暑难耐的夏日晚间,放弃凉爽的空调房,带着欢乐的心情走进这一个个良夜?
因为夜市里,藏着我们的成长记忆。每个人的童年,大概都与不同的食物香气密不可分。春天的糖葫芦,夏天的甜味雪糕,秋天的糖炒栗子,冬天的烤地瓜……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深刻地留在我们的基因中,也构成了我们对城市的独特集体记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味,风味里贮藏着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与传统,是城市烟火气的最好诠释。在夜市中,人们往往能在不经意的角落中发现儿时喜欢的东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因为夜市里,有着悲欢喜乐的人间百态。夜市其实是一个浓缩的小型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天南海北的人,因缘际会走到一起。上班族忙碌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饱餐一顿;游客走走停停,来夜市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一家老小携手相行,彼此分享喜欢的食物。摊主们热情好客,言笑晏晏之间是浓厚的人情味。生活不总是甜的,也不会永远苦涩。夜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友善才是主流,所谓的酸甜苦辣,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本质。
因为夜市里,也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夜市,打破了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重塑了一个夜间娱乐和社交的场合。夜市里,手工艺人在安静做手工,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戏曲与小调不时响起,时间仿佛一瞬间静止。还有那些当地传统美食,因为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保留了最原始的味道。这些手工艺品和美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传统,便在现代生活中悄然延续。
夜市,可以不用很大,可以不必很有名。城市在不断变迁,夜市也不会一成不变,一些老的夜市消失了,一些新兴的夜市崛起了。无论如何,夜市所代表的记忆和情感不会改变,就像这座城市的风俗民情、饮食文化、市井烟火不会改变,其长久地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共同构筑了城市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