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我的诗与远方

(2025年09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剑侠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铸就一个人的灵魂,书能给人一个很好的启蒙,如果人生与心爱的书相伴,那么书就是一个人的诗与远方。
  20世纪70年代,我在读高二时,开学伊始,第一节语文课,讲台上走来了一位细高个白静脸,还戴着一副好看眼镜的男老师,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顾农,江苏泰州人,刚从北京大学毕业,从今天开始就正式担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顾老师说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今天我们研究的课文是浩然的短篇小说《铁面无私》”。随后,他挥手在黑板上重重写下了“浩然!”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随即,他把课本“啪”地向讲桌上一扣,便声情并茂地讲起了大作家浩然的写作经历和发表的作品。顾老师讲得振奋激昂,同学们的眼球都被调得大大的,嘴巴也都变成了“O”字的形状,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时在教室内激起。也就是因为那节语文课,我便开始崇拜浩然,崇拜顾老师,他们成为了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从此便朦朦胧胧地立下了写作之志。
  下课后,我悄悄来到学校图书馆,向那位严肃的葛老师借了浩然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和长篇小说《艳阳天》。从此,我便利用课余饭后、甚至上课的时间偷偷阅读。凡是上作文课,我几乎都有模有样地学着写小说题材的作文,而每次都受到顾老师的热情表扬。再后来,我便也学着顾老师的样子偷偷给报刊投稿,可顾老师的文章在报刊三天两头的发表,我却隔三差五地收到一封封退稿感谢信。对此,顾老师鼓励我说:“要想进步就要多读书,多读多练必有收获,有志者事竟成!”
  高中毕业后,我到县染织厂去打工,先是到又苦又累的漂染车间干晒纱工,月工资33元,除向家里交20元外,便用省吃俭用的钱全部买了浩然的《金光大道》等小说,白天汗流浃背地在车间劳作,晚上熄灯前再读上一段小说或写写文章。老师傅们见我爱好写作,就经常对我讲起本厂原有一个姓姜的干部,能写一手好文章,后来就被提拔到县里去了。于是就想,如果我也能调进厂里的办公室,那该有多棒啊?于是,我将写出的小文投至当时县广播站和电影院的宣传小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豆腐块”“箩卜条”被省电台、县广播站采用或被当地电影刊物发表。从此,我在厂里渐渐有了小名气,不久就被调到厂长办公室做起了专职文秘工作。
  在工厂做秘书取得小成绩后,组织上又调我至当地政府工业主管部门从事专职秘书工作,每天跟着局长进机关下企业,白天采访晚上写作,废寝忘食经常夜战,此时才蓦然发现,笔杆子这碗饭并不好吃。为此,我专门订了《秘书之友》认真阅读,并成为我的工作指南。下企业时,常被一些工人师傅的奉献事迹所感动,于是就挥笔成文上报下达,广受好评。
  再后来,老局长升为县长,新来的局长安排我下工厂锻炼,厂长便安排我专门负责到法院打官司、收货款,我便及时买来法律书籍认真阅读,然后应对一桩桩经济案件,不仅打赢了官司,还受到法官的称赞。同时我坚持写稿投稿,先后有上千篇文稿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并有多篇征文获奖。
  近些年,我又喜欢上阅读一些当地文史类的书籍,并坚持边调查边写作,先后写出文史史料上百篇,被当地文史部门采用和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我亦被市政协聘为特邀文史委员,被市作协吸收为作协会员。
  岁月如流,回忆过往,深感人生路上有好书相伴,那便是我人生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