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在潍坊行知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年轻的王宗萌老师总能玩出些“新花样”。她带领学生贯通古今,从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网络热点,去联系和解读古人的诗词意蕴,从接地气的美食、景点里,品味诗人情怀,新颖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位年轻教师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用细腻与热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暖心同行者”。
  有一年高三班上,学生小鹏(化名)这个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男孩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频繁请假待在家里,家长急得团团转。几次长谈后,王宗萌弄清孩子是因模拟考失利陷入自我怀疑。
  她和小鹏拉钩约定:“先试着每天来上三节课,咱们慢慢加。”转头又联系各科老师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多鼓励他。小鹏在校时,她会用手机拍下他专注刷题、参与讨论的样子,见面时笑着说:“你看,认真的样子真精神!”一段时间后,小鹏不仅能按时上学,还主动担任了班级“备考互助小组”的组长。小鹏最终考入理想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给王宗萌发消息:“老师,是你让我相信自己还能发光。”
  为了让作文不再是“老大难”,王宗萌创新出“辩证思维训练营”。即针对社会、学科热点等话题,带领学生从亲情、社交、工作等角度拆解分析,在思想碰撞中搭建写作框架。她还把作文素材积累变成“课前演讲秀”,让学生当主角分享时事观点,多人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参加工作仅四年,王宗萌已收获“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指导教师”“潍坊市科普科幻作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还获评学校“三八红旗手”。王宗萌老师用青春的活力与教育的智慧,在讲台前书写着属于她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