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通讯员 韩春波)日前,应昌乐县现代农业“人才链长”高成德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刘玉升教授围绕农业领域生物防治技术等,再次对昌乐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高成德是昌乐第一批“人才链长”之一。今年,该县创新实施“人才链长”制度,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新材料等本地8个重点产业,确定8名产业领军人才或骨干企业负责人作为产业“人才链长”,围绕深化产才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开辟了创新驱动新赛道,增强了发展新动能。
“‘人才链长’不仅要有科研攻关的本领,还要对外联络专家学者,对内培养本土人才,能够带动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昌乐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秦伟虎这样描述“人才链长”的评选标准。
据秦伟虎介绍,为选准、用好“人才链长”,该县从人选确定到保障措施,都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对“人才链长”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推进路径等都进行了明确,并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确定8个重点行业的“泰山”系列人才、“鸢都”系列人才为“人才链长”,同时赋予“人才链长”相关权限。
“‘人才链长’可以‘点名’组建‘人才团’,由人才行业主管部门和所属镇街区协调指导,将产业链关键环节人才集聚到一起,推动各自所在企业强强联合,集中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秦伟虎说。
在加速人才引育方面,“人才链长”同样作用突出。该县聚焦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按照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3个类别,对全县产业人才需求开展调研摸查,已先后摸排需求2752人次。然后根据摸排情况,确定引才重点、规划引才地图,由“人才链长”带队外出对接引才。
为此,该县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兴昌”行动加快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新高地的十条措施》,对全职柔性引才、产业人才培育等明确扶持政策,为“人才链长”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并为每一名“人才链长”安排一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负责对接和服务,重点协调解决桎梏人才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供给等方面问题。
“我们还充分发挥‘人才链长’在技术攻关、项目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带团参与产业定位、牵头项目评选、人才引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更多高层次人才智力靶向投入到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中来,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产出效益,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昌乐县科技局副局长曹海涛说。
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实施“人才链长”制,直接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9人、大学生青年人才500余人,成功转化落地柔性可穿戴纺织品、生物机械法制浆等20余项科研成果,并促进了元利化学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用单晶银粉等项目落地,加快了佳诚数码新材料产业园、潍坊英轩智造产研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吸引7个项目入驻相关园区,探索出一条“产才互促、相向奔赴”的融合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