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玉璐 通讯员 刘宝罗 高心如)近年来,峡山区岞山实验学校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出“五育融合”的社团课程发展之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小艾草,大文化”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艾叶作为一味草药,常被制成艾条、艾卷等。岞山实验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小艾草,大文化”社团课程活动,围绕艾草的栽、育、收、用、卖等环节,跨学科设计课程,推动“五育融合”发展。
学校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帮助学生对艾草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美、创造美,将自己的所想所感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艾草课程”正式启动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的“潍水田园”,把艾草收集起来,铺平晒干。伴随着同学们的捶打揉搓,艾草清幽的香气在校园里蔓延开来,沁人心脾。随后,同学们点燃艾草团,在淡淡的艾草香中领悟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与蓬勃的生命力。期间,老师大力鼓励同学们动手制作艾草香囊,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香包。
下一步,岞山实验学校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峡山区岞山实验学校学子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领域自由探索,促进“五育”的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实现“融合育人”,助力学校培养新时代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