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新春走基层

04版:公益广告

05版:北海周末

06版:北海周末·风物

07版:北海周末·文苑

08版:北海周末·乐游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2月8日下午,在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两国元首互致新春问候。习近平指出,中国春节将至,过年的气氛很浓,中国人民对即将到来的龙年充满希望,也充满信心!普京总统表示,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智慧和力量,我向友好的中国人民致以最良好祝愿!祝中国人民龙年快乐!万事如意!
  习近平指出,在岁末年初互致问候,总结双边关系发展成果,共同展望未来,已经成为我们之间的良好传统。过去一年,我们两次会面,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交往活跃,各领域合作展现出韧性和活力,双方提前完成年度贸易额目标,两国人文和地方交流蓬勃开展,体育交流年圆满收官。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回首走过的路,我们一起经受了诸多风浪考验。展望未来,中俄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愿同俄方继续秉持守望相助、世代友好的精神,携手谱写中俄关系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密切战略协作,捍卫各自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双方要培育两国合作新动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办好中俄文化年,举办好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交流,不断拉紧两国人民心灵纽带。双方要支持哈萨克斯坦办好今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增进团结互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地区国家共同利益。中方积极支持俄方担任2024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工作,愿同俄方加强国际多边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普京表示,今年是俄中建交75周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去年俄中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我期待同习近平主席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引领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希望双方共同办好今年俄中文化年和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夯实两国人民友好基础。感谢中方支持俄方担任今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工作,俄方愿同中方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和国际多边框架内沟通协作,相互支持,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各自正当利益。俄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危险行为,相信任何阻遏中国和平统一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两国元首还就当前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就中俄关系和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流。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4年春节团拜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
  习近平强调,即将过去的癸卯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战胜多重困难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李强主持团拜会,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光璀璨、喜气洋洋,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迎新春,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上午10时许,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大厅,向大家挥手致意,同大家互致问候、祝福新春,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放眼全球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新的步伐。成功举办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创造良好成绩。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巩固良好政治生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以赴应对自然灾害和推动灾后恢复建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积极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有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确定性和正能量,展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强调,回顾一年来的拼搏奋斗,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只要我们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
  习近平指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习近平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团拜会上,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和老同志出席团拜会。
  参加团拜会的还有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及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著名专家学者及首都各界人士代表。
新春贺词 中共潍坊市委书记 刘 运
潍坊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建军   律转鸿钧,新元肇启。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向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题共答“走在前、开新局”时代考卷,按照“七个加力突破”“五个加快提升”部署要求,迎难而上、奋楫前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更好潍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着力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提高发展质效。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的挑战和考验,研究出台工业、外贸、消费、房地产等领域一揽子稳增长措施,策划举办风筝嘉年华、美食节、音乐节、消费季、房交会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抓实抓好“遍访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助企活动,经济运行稳健向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态势量质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动力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元宇宙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工业母机产业成为全省“三核”之一,为潍坊制造业增添了新的亮色,展现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这一年,我们着力在增强能级、精细治理中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枢纽地位,济青中线、明董高速建成通车,备受市民关注的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开工建设。开通“青潍空铁快线”,建成“城市候机楼”,最快27分钟可达胶东国际机场。小清河复航工程顺利通航,潍坊港成为济南都市圈河海联运“黄金出海口”。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复合型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落户潍坊。推动城市内涵提升,实施城市更新重点项目102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9万户,新建改建城市公园106处、城市绿道73公里,深入开展全要素示范路建设,潍坊的环境更加整洁、管理更加精细、城市更加精致。提升城市文化魅力,青州博物馆新馆、莫言文学艺术馆开馆运行,系列城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授牌全国版权示范城市、2024东亚文化之都,我市再添两张靓丽城市名片。
  这一年,我们着力在牢记嘱托、打造样板中加快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扛牢“三个模式”拓展创新政治责任。连续3年实现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26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103家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建成蔬菜领域国家唯一技术标准创新基地,7项全产业链蔬菜标准填补国内空白。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67个、市级和美乡村1500个。现代水网、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7个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7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渐次铺开。
  这一年,我们着力在施政为民、实干惠民中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身边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8年超80%。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新开工棚户区、保障性租赁住房7700余套。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5所,改造提升乡村中小学、幼儿园362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持续全省领先。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居全省首位。新建助老食堂606处、护理型养老床位3630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建设更好潍坊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一七五一”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紧紧围绕“十个新提升”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八个聚力”工作要求,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新的一年,我们每个潍坊人都要再加一把劲,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把奋斗写在潍坊大地上,让生活越来越红火,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祝愿潍坊明天更加美好!
  祝愿全市人民龙年吉祥、幸福安康!
刘建军到高新区
看望慰问一线职工并检查调研
安全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静)春节前夕,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到高新区看望慰问一线职工,并检查调研安全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向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保障群众生活的广大职工致以新春问候和美好祝福。市政府秘书长张志海参加活动。
  在潍坊五岳热力有限公司,刘建军来到智慧供热监控中心,详细了解节日期间供热服务保障情况,向工作人员致以节日问候。他强调,供热涉及千家万户,春节期间做好安全供热工作尤为重要。要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强设备巡检维护,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让群众平安温暖过节。在世界之窗商务大厦城市广场口袋公园,刘建军看望慰问环卫工人,向他们送上节日祝福。他说,城市的干净整洁和市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广大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呵护城市形象,让城市更美更宜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关爱环卫工人,让大家舒心工作、暖心生活。
  在潍坊吾悦广场,刘建军详细了解消防人员和设施配备、智慧平台监测预警、生活物资储运销售等情况。他强调,春节期间商超客流量增大,要配齐备足消防器材,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筑牢消防安全防线,为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要把握节日消费特点,精心调配货源、丰富商品种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让群众放心购物。在港华燃气潍安路门站,刘建军实地察看弘基CNG加气站和城镇燃气设施运行情况,向工作人员送上节日美好祝愿。他强调,春节期间是用气高峰期,要切实抓好供应保障和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数据实时监测分析,加强燃气管线巡查检测,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稳定供气。
治理“好戏”有乾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谈起乡村治理,潍坊有不少“土生土长”的智慧与经验——
  “信用+网格化”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稷下学堂”“乡村夜校”“道德银行”“美德积分超市”“争星夺旗、擂台比武、村村观摩”活动……在全市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各村镇坚持不懈探索实践,创造出不少沾着泥土、带着烟火气的好做法、新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全面提升着全市乡村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不久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联合公布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经各地推荐上报、专家评审、公开公示,认定11个镇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64个村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潍坊1个镇4个村上榜。
  这些村镇有哪些共通之处?
    强化党建力量,组织体系坚实有力
  青州市邵庄镇的冬日,别有一番新意。大棚内、园区内、庭院间,处处活力升腾,“冬闲人不闲”成为常态。这些年,邵庄镇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镇、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等称号。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邵庄镇在乡村治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坚持三级联动抓治理。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镇级主抓、村企主战、网格响应”的三级联动架构,强化乡村治理工作的动态管理、分析研判、督促落实,并将党务、政务、服务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能,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
  日前,邵庄镇北马庄村召开了“街坊议事会”,把大家聚在一块,讲讲村里的大事小事、提提意见、想想办法。“在‘街坊议事会’上,咱啥话都敢说,说了还管用。家长里短、集体事务都能一起商量解决,干部也能当面讲清楚上级的政策,让大家心中没有疑惑。”北马庄村村民张广军说。
  如今,邵庄镇已经在各村深化推行“街坊议事”制度,根据各村实际以30至50户为标准划分街巷网格,每条街巷设置1至2名街巷长,建立起“村-街巷-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自我管理体系。这些做法,将乡村工作的“千条线”聚集到网格中,实现了镇域网格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全覆盖。
  从全市层面来看,我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不断推动“织网扎根·平急结合”行动走实、走深,从乡村治理模式基层创新着笔,助力实现从“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不断凝聚形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善用群众力量,乡村治理更有成效
  每一寸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家庭都有人服务,每一件事情都有人解决……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诸城市相州镇小梧村充分调动村民共治共享积极性,建立起“党员干部先锋队”“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乡贤能人共治队”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出“主心骨”“冲锋队”和“智囊团”的作用;并在村内探索积分管理,设立积分超市,掀起攒积分、比积分、亮积分热潮,让村民由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昌邑市围子街道孙斜村大力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形式,在网格议事会、“阳光议事日”、全体党员会等传统议事形式基础上,创新打造小院协商、廊架协商、“广场夜话”等新的村民议事活动矩阵,并从中总结出独家经验,即“全民商量、全事商量、全时商量、全域商量”的“四全”商量法。
  安丘市金冢子镇北南戈庄村坚持自治,让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认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村务公开,村内大事小情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共同议定,有力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以及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转。
  为更好建设美丽乡村,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村将街巷长、门前“三包”等制度列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房前屋后的卫生、绿化和村容秩序由各户自行负责,并制定奖罚措施,与村民福利发放挂钩,倒逼村民主动参与,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这些做法,大同小异,皆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群众是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村民自治”贯穿于日常工作,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让农民想建设、愿意干、能参与。
  注重文明培育,道德新风入耳入心
  黑板报一条街上,静静流淌着书香;家风家教馆内,“贤能之家”魅力尽显;时常举办的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总能振奋人心。谈及孙斜村的村风变化,老人们竖起大拇指夸赞。
  孙斜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同时发挥道德评议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每半年评选一次“斜子好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过硬党风以及“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己、爱他”的美丽乡村新风尚,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融入德治力量,弘扬正气新风,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在这股竞相追赶的浪潮中,我市各村镇将这道“必答题”做出了“百种花样”。
  孙斜村创立“英才成长计划”,定期组织村内学生赴高校、科技馆等地参观学习,在村内学生心中埋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种子;北南戈庄村投入资金9万元建成老年餐厅,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供餐;岞山村修建3个文化广场,为文明培育提供更好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典型引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动力源、助推器作用,支持各级先立后破、大胆创新,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涌现出了一批批示范村镇。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我市将实现全域提升、全面振兴。
我市推出持高铁车票
来潍旅游专享优惠政策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哲)2月8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吸引游客来潍旅游、消费,提振全市文化旅游市场人气,市旅游行业协会制定《关于“持高铁车票来潍旅游专享优惠政策”的实施方案》,针对“持省内任意城市到潍坊高铁车票来潍旅游的游客”,推出专享优惠政策。
  根据《方案》,自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每周五至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由省内各高铁站乘坐高铁到达潍坊的旅客,通过线下方式到我市相关星级酒店住宿、用餐,线下购买图书、电影票、景区门票、剧场门票(线上预订或购买不享受优惠),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凭本人当天高铁车票凭证,到我市相关星级酒店办理入住,可享受入住期间住宿、餐饮9折优惠(会务及团队接待除外);凭本人两日内高铁车票凭证,到我市相关影院观影,可享受1次影票门市价5折优惠;凭本人两日内高铁车票凭证,到全市A级旅游景区购票,可享受首道门票9折优惠(会务及团队接待除外);凭本人两日内高铁车票凭证,到我市相关国有剧场观看演出,可享受门票8折优惠;凭本人三日内高铁车票凭证,到我市相关书店购书,可享受书价9折优惠。
敬告读者   2024年春节放假期间,本报自2月10日至17日休刊8天。
                   潍坊日报编辑部
供应足 价格稳 销售旺 我市全力保障春节市场平稳运行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春节是市场消费旺季。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重要民生商品市场消费迎来阶段性高峰,我市商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充足,夯实稳价基础,确保重要商品不断档、不脱销,并组织开展一系列节日促消费活动,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记者走访我市各大商超、市场看到,当前我市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各大商贸流通企业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城乡居民消费热情。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我市商务部门摸清储备情况,全市29家骨干保供企业(含市级储备)米面粮库存34912吨,可供应中心城区29.8天;食用油库存5730吨,可供应中心城区53.1天;肉类库存33643吨,可供应中心城区81.3天;耐储类蔬菜库存34858吨,可供应中心城区24.2天。同时,加强市场监测预判。我市生活必需品样本企业零售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粮食、食用油、肉类、禽类、水果、蛋类、蔬菜、奶制品、水产品等55种商品超市均价保持稳定,初步研判春节期间发生较大波动可能性较低。此外,我市还提前营造节日消费氛围。从2023年12月份开始,围绕促进汽车、家电、餐饮、老字号等行业消费热度开展七大专项行动,策划春节前后重点活动26场。截至目前,已开展或启动其中17场活动。
  同时,我市商务部门将根据春节市场形势,指导大型商贸流通领域企业继续加强货源组织,科学合理提高节令商品备货比例,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量,确保春节期间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春节期间启动消费市场监测日报制度,指导督促全市22家生活必需品监测样本企业、57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按照重要节日期间工作要求,准确及时通过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报送数据,加强对生活必需品供求变化的动态监测。继续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按照“2024潍坊春节促消费活动”计划安排,各市县密集开展各类促销活动,重点做好5场“年货大集”综合促销活动的组织和宣传,保持春节期间消费市场热度。
潍坊经贸代表团赴马来西亚、
新加坡、日本考察成果丰硕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1月28日至2月6日,副市长狄波率潍坊经贸代表团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考察并推介交流,取得良好成效。
  代表团先后拜访了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日本汉和产业株式会社等,组织召开了潍坊(吉隆坡)城市推介会、潍坊-新加坡推介座谈会、潍坊(东京)城市推介交流会,并出席第16届中国-马来西亚联合商务理事会年度会议暨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2024年中新经济合作论坛、中日经济界对话会等多场双边经贸活动。
  考察期间,潍坊市贸促会先后与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京师律师事务所马来西亚分所、日本技术士会、上海海洋大学日本校友会、汉和产业株式会社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潍坊国际商会与马来西亚万贯国际展览公司签署展会合作协议,山东青州云门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海鸥集团签署销售代理协议,青州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螺丝石油私人有限公司签署合资项目协议。
我市69户市场主体入选
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公示“2023年度山东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我市潍坊三联家电有限公司等69户市场主体入选。
  据悉,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公示是“放心消费在山东”创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全省广大经营者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市有233户市场主体被公示为“山东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去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潍坊”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持续扩大宣传声势,制定2023年“放心消费在潍坊”深化提升十项行动方案,召开放心消费创建现场推进及业务培训会,推动创建工作扩面提质。全市新增放心消费创建单位5.07万户,总数达到30.2万户;新增无理由退货单位3.28万户,总数达到7.96万户。
带娃体验别样“年味”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弟弟快来看,这只大公鸡太帅了!”2月8日,在奎文区孙家大集上,今年上二年级的赵翊言在卖鸡的摊位前,兴奋地招呼弟弟一起看大公鸡。逗了一会儿大公鸡,赵翊言和弟弟又跑到了卖活鱼的摊位前看起了鱼。随后,两个人跟着妈妈在年集上逛起来,买干果、草莓、春联、蔬菜、肉、糖果、年糕……买年货的同时,哥俩感受着浓浓的年味,收获满满。
  赵翊言的妈妈李女士介绍,他们家以前住在孙家大集附近,两个孩子经常过来赶集。尤其是春节前,俩孩子经常跟着家里老人一起过来置办年货,买水果、零食、玩具,玩得不亦乐乎,这种关于年的记忆,孩子至今都印象深刻。
  “因为孩子上学的原因,我们搬到高新区居住,再加上孙家大集停运了几年,我和孩子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赶年集了。”李女士说,前段时间得知孙家大集重新恢复运行,她就萌生了带孩子过来赶年集的想法,当天恰好她休班,所以特意带着孩子过来赶集。
  李女士说,她童年关于春节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赶集,可以在集上买些零食吃、买新衣服穿,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了,但爱赶年集的习惯一直没变。“两个孩子小时候经常赶集,这次带他们一起过来赶年集,也算是追寻一下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感觉挺有意义。”李女士笑着说。
  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记者在孙家大集上看到,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赶年集,孩子们在大集上东瞧瞧、西看看,都很兴奋。“赶年集就是图个热闹,今天特意让孩子过来赶年集、寻年味,热热闹闹过大年。”市民张女士这样说。
潍坊“95128”精准解决
除夕夜打车难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春节期间客流量大,人们出行时常担心除夕夜等时段叫不上出租车,如今,潍坊“95128”平台已为市民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了解,潍坊“95128”是我市正规出租汽车约车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全市11个县(市、区),覆盖巡游出租车3900余台,全年24小时在线运营,为群众提供电话叫车、“微信小程序+App约车”等多种约车服务。老幼等特殊群体乘车还可利用潍坊主城区的500台“一键约车”终端智能设备,按键就能约车。该设备通过“电话叫车+线上派车+线下沟通+线下支付”综合模式进行约车,操作简单、安全便捷。
  为保障司乘双方安全,潍坊“95128”在出租车内安装3路视频监控系统,在营运过程中全方位监控司乘双方,在查找乘客失物、处理乘客投诉和司乘矛盾纠纷等方面提供有力证据。系统建成以来,潍坊“95128”约车平台已提供服务约526万人次。春节前,我市交通服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潍坊“95128”下沉力度,协调各县市区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保障群众春节期间更好出行。
市疾控中心发布
无烟春节倡议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烟草是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烟草烟雾中含有数百种有毒有害物质,吸烟和二手烟均可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正值春节来临之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潍坊市疾控中心倡议广大市民: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摒弃送烟敬烟陈规陋习,不把香烟当礼品,做到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守护家人健康,共创无烟环境,共度无烟健康佳节。
迎新春氛围感“拉满”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刘通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坊子区的大街小巷陆续装扮一新,挂灯笼、送福字、写对联、办年货、赶大集……一场场年俗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置身其中,感受浓浓节日氛围。
  “小镇里面过大年,非遗展演添喜气。坊子区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2月7日上午,在坊茨小镇,市民王鑫高兴地说,在坊茨小镇取景的电视剧《南来北往》已于2月6日在CCTV-8黄金时段播出,看了之后,她和朋友都被坊茨小镇的深厚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所吸引,今天特意一起来这里游玩。
  “逛黄河大集,购年味好货。”近日,随着坊子区“坊有好品”电商年货节启动,坊子区的各类年货大集也拉开了序幕。电商年货节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吸引了38家参展商参加,现场展销6大门类200多种产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
  在坊子,“年味”也不止热闹,还有忙碌。2月6日,在坊安街道洼里村,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打包特色农产品。“春节期间,我们的有机特色农产品将大量上市,我们要抓紧年前这段时间,将新鲜蔬菜发出去。”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向记者介绍。
  产业发展,百花齐放。在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这个“风筝产业第一村”在年前也特别忙碌。风筝产业是这个村的特色产业,村年产风筝达8000多万只,恰逢龙年春节,村里的龙头风筝备受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风筝订单装满了村民“钱袋子”。
春节安全用气
指南请收好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春节是燃气使用的高峰期,如何保障用气安全?2月8日,记者咨询了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帮助大家防患于未然。
  春节期间,如果准备回老家过年或者外出旅游,离开住所前,一定要检查并关闭所有燃气具开关及燃气阀门。同时,灶具旁边如果放有面粉、杀虫剂等易燃物品,也要记得清理收好,避免产生安全隐患。过年期间,家里免不了要烹煮各式各样的饭菜,烹饪过程中,要注意开窗通风,“人离火灭”。如果遇上灶具失灵、打不着火,不能反复点火,可以尝试更换下燃气灶电池或清理下火孔。另外,要确保燃气具合格,我国家用燃气具使用年限为8年,超过使用期限的燃气具会出现元件老化现象,家中燃气具到期要及时换新,同时确保燃气灶带有熄火保护装置,如果燃气软管出现老化、破损现象,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更换成更安全耐用的不锈钢波纹管。
  市民如果遇到燃气问题,请及时拨打潍坊港华客服热线8202110;如遇燃气泄漏,要立刻开窗通风,关闭燃气阀门,不要触碰任何电器、电灯、门铃开关,并到室外拨打潍坊港华24小时抢修电话8261000。
专家进棚送“科技年礼”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
  针对雪后天气寒冷可能对设施蔬菜、水果生产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安丘市成立专家指导服务组,科学有效应对灾害天气。从2月5日开始,农业农村局农技蔬菜专家兵分七路奔赴14个镇街区,进田间、入大棚进行“支招”,确保春节期间设施农业生产安全,保障节日蔬菜供应不断档。
  当前正是大棚果蔬生长关键时期,专家们顶风冒雪,黄瓜、西红柿、草莓、葡萄、大樱桃大棚里,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每到一处,从除雪保温到生长管理,给广大种植户们送来“科技年礼”,深受欢迎。
  在凌河街道安丘市汇海食品有限公司智慧种植示范基地,安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顺明与高级农艺师张中华等人走进草莓、黄瓜大棚,手把手地传授当前保暖抗寒及管理经验,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海食品公司负责人贾国亮高兴地说:“这份年礼及时、宝贵,真是太感谢了!”
昌邑新春走访
为企业人才送关怀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臧明宝  马宁)春节前夕,昌邑市积极开展为企业人才送关怀活动,激发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热情,大力营造聚才爱才重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昌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该市抓住春节来临时机,组织市镇人才慰问小组大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深入企业召开座谈会,走进人才家中、公寓进行慰问,向他们转达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送上亲切问候和新春祝福。同时,征求他们对人才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有的放矢做好人才服务工作,鼓励他们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聚力创新创造,为昌邑发展贡献力量。
弥水河畔党旗红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莹
  信心强起来,脚步快起来,这是行走在临朐县东城街道铝型材市场最直观的感受。客商穿梭往来,货物琳琅满目,东城街道的铝型材市场热闹如常。临近春节,这里的企业顾不上歇脚松劲:这是“抬头望路”、布局来年新战略的窗口期。
  2月6日,春风解冻,走进位于弥河畔的临朐东城街道,“吕哥帮办”工作室里一派春意融融。坐在三家企业的负责人中间,东城街道型材市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吕传伟手机电脑同时“开工”,边操作边“现场教学”,帮铝型材企业上线抖音商城。
  “年底外地客户来得少,我们就转战线上,抖音平台是我们的优势,去年我们专门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和‘型材抖创社区’,经过大半年的运营,不仅能轻松玩转线上直播,还进行了几场铝型材专题推介,通过新媒体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打造云上博览会,不仅如此,线下我们还开设抖音赋能培训课,为实体商家讲解线上获客、流量变现、诚信经营等内容。”吕传伟边为企业修改产品图片边打开手机介绍,目前,型材抖创抖音账号粉丝数超2.1万,已发布产品推介视频292期、为商户直播191场次,促成合作57家,累计为企业增加产值700余万元。
  据了解,东城街道型材市场社区是一个以铝型材、玻璃、胶条经营业户为主的新型城市社区,现有商户1066户,社区面积不算大,占地千余亩,产品销售却辐射全国30多个省份,年销售额120亿元,堪称“铝业之都”的龙头市场。从门窗、硅酮胶、粉末,到玻璃、隔热条,型材市场社区中的企业多为铝型材上下游产业链,近三年间,社区企业平均营收年均增长20%以上。
  “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是积蓄竞争力的转折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邓斌坦言:“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为此,我们创新打造‘红匠良材’专业市场特色党建品牌,扩大产业链党建联盟影响力。”在东城街道,党建品牌创建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战斗力——以“红匠良材”品牌创建为轴,东城街道以“德能勤绩廉”五项建设作为抓手,提升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带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精品工程。
  走在市场上,不少商家门口挂出“五面红旗共产党员经营户”的牌子,走进一家店铺,负责人张浩介绍:“我们是广华铝材经销处,前不久刚被评为‘五面红旗共产党员经营户’,我们觉得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牌子挂出去,消费者会本能地信任我们,我们就更要精益求精,当红匠做良材。”
传统习俗的“时代风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文/图
  春节临近,青州各类迎新春、过大年活动丰富多彩,热闹欢腾。连日来,记者在青州采访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当地部分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也发生了新变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风采。
   “八大碗”——
  过去的“高标准” 如今的家常菜

  青州西南山区,特色传统习俗较多。王坟镇侯王村等村庄,在春节或喜宴吃“八大碗”,就是其中之一。
  “八大碗”指的是以“炸鸡块”“炸鱼块”“带皮肘子肉块”“白皮肉片”“肉丸子”“猪小肠”“豆腐”“松莪”8种食材为主的菜品,是过去春节或喜宴招待贵客的必备菜。58岁的冯锋家是侯王村的村民,自从十几年前回村开起了小饭店,就致力于传承提升“八大碗”菜品。
  “炸鸡块,寓意大吉大利;炸鱼块,寓意年年有余;白皮肉片和带皮肘子肉块,寓意富贵白头;肉丸子,寓意团团圆圆……”冯锋家说,寓意说法很多,都代表了当时山里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今,美好生活已走进大山。随着潍坊及青州对西南山区的持续开发,乡村旅游、山区特色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山里人生活越来越富裕,鸡鸭鱼肉都成了家常菜,这也让“八大碗”越来越没有了用武之地。冯锋家说,为了把这个特色习俗保护好,在王坟镇和侯王村的大力推动下,他不断创新开发、传承提升“八大碗”菜品,如今成了他家饭店的招牌菜。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八大碗”在当地的影响仍然深远,每到春节前,基本家家户户要煮肉、炸鱼、炸肉丸子,过去的“高标准”成为了今日的家常菜。
   “过门钱”——
  过去销售一月 如今四季生产

  春节期间贴“过门钱”,在青州由来已久。青州弥河镇杨家村,一个有近百年制作“过门钱”历史的村庄。70岁的村民杨立爱从十五六岁就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习制作“过门钱”,按照往年的说法,贴“过门钱”有辟邪、祈福,昭示人丁兴旺等寓意。
  据杨立爱介绍,过去制作“过门钱”,需要先画样、刻版、制模板、铺蜡板,然后用木锤、刻刀等工具,一锤一刀的凿出来,内容主要有“福”“年年有余”“六畜兴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人财两旺”“招财进宝”等吉祥短语。
  如今,杨立爱已不再制作“过门钱”,由她的女儿接手,工具也由木锤、凿刀变成了机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杨立爱的女儿周存莹说,在保留传统框架的情况下,他们也在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艺,不断开发新品种,比如按照“迎新春”“富贵吉祥”等字样,采用一张一字的形式制作,用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贴在墙上或绳上,装饰室内或庭院。
  目前,杨立爱家的“过门钱”,除了省内,还销往河北、天津等地,从过去的仅一个月左右的销售时间,变成了如今的全年接订单,四季生产忙。
   “年画”——
  过去贴“门神” 如今贴“农民画”

  “过去贴年画,多是贴‘门神’,形式主要是木版年画。近几年,融合了年画和中国画特点的‘农民画’开始引起大家关注。”青州黄楼街道东沙营村,77岁的村民马季青从事“农民画”创作已有50年时间,他明显感觉到带有春节元素的“农民画”越来越受欢迎。
  据马季青介绍,他每年创作“吉祥如意”“柿柿如意”“连年有余”“富贵满堂”等40多种“农民画”主题,每种主题都会画五六张不同风格的“农民画”,大都被选去参赛或被书画爱好者购买挂在家中。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青州扎实推动“书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农民画”是重要内容,通过引导鼓励“农民画”从业者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加强对当代人情感诉求和审美标准的精准把握,“农民画”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连接点”,成为焕发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这里的西红柿卖全国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文/图

  2月1日6点多,坊子区黄旗堡街道逄王四村种植户周国栋便和工作人员到自家的西红柿大棚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采摘、称重、分拣、装箱、打包,他们熟练地操作着。随着天慢慢放亮,周国栋西红柿大棚外的快递车也多了起来,他不停地招呼着快递小哥,将装好的“普罗旺斯口感西红柿”发往全国各地。
  “最近,我们一直是连轴转。前一天晚上接订单,第二天早上就组织工人来采摘,确保我们的‘普罗旺斯口感西红柿’从田间地头直达全国各地客户的餐桌。”周国栋说,他们要保证上午10点以前,将前一天接的100多个订单全部打包好发出去,年前这段时间成了最忙碌的时刻。目前,他们的“普罗旺斯口感西红柿”每公斤可以卖到24元,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海口等地。
  “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周国栋说。
  周国栋在抓好西红柿品质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与全国各地的客商开展产销对接,实现深度合作,畅通销路。“我们自己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订单,更方便快捷。”周国栋介绍,去年,他还开通了抖音直播,将直播间搬进大棚,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推广宣传他们种植的西红柿。
  选育新品种,科学管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现在大棚种植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科学知识。”周国栋说,他自己种植了5个大棚,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管理能力,收成特别好。他向周边农户推广品种,农户们也跟着他一起学习种植经验,提高种植水平,让大棚种植效益越来越高。
盐碱地里养出“致富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 菲
      通讯员 张静萍

  临近春节,滨海区大家洼街道榆树园子村,一排排虾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棚内,增氧设备加足马力,池水气泡翻滚,养殖人员正在实时观察虾体状态。
  “现在虾体饱满,一斤能卖30元,正是年关销售的好时候。”榆树园子村红星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孙明杰介绍到,每天鲜活的南美白对虾从榆树园子村发出,搭上冷链物流的快车,发往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深受客户欢迎。
  “我们合作社首创‘滨海红星模式’,就是利用浅层地下卤水带工厂化养殖对虾,逐步探索出以‘大渔带小渔’合作发展,‘渔盐一体化’生态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业化养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孙明杰告诉记者,实践证明,这些模式十分高产高效,还同步带动了货物运输、劳务管理等行业发展,为村民带来了丰厚收益。
  如今,榆树园子村大力推动发展渔业标准化生产,以“滨海红星模式”为引领,重点打造潍坊滨海百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9家,带动水产养殖户30家。目前,村内养殖面积达19万平方米,年产南美白对虾4950吨,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62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万元,形成以“虾”为媒,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一“虾”兴,百业旺。近年来,大家洼街道因地制宜开创了反季节全天候养殖,率先实现高温大棚水产养殖,成为北方陆基工业化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辖区内养殖棚达136个,水处理车间9万多平方米,养殖车间13.8万平方米,对虾单产最高达到每立方米25公斤以上,成为山东沿海地区工厂化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的标杆。
“满格电”护航亮堂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 瑗
   通讯员 王晓龙 郭晓琦 文/图

  “春节期间,如果有用电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赶过来。”2月5日,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坊子供电中心工作人员来到黄旗埠西安泰村“煤改电”客户家中,帮助客户排查用电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客户温暖度冬。
  年关将至,为了保障春节期间群众用电安全可靠,国网潍坊供电公司早谋划、早部署,制定春节保供电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扎实落实各项保电措施,保障供电安全可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春节前夕,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加强对46条超特高压线路、8条省级重要输电通道防护,对重要变电站一天一巡、重点台区24小时盯防,确保设备状态最优。对全市174个重要重点客户,提前了解春节期间生产经营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应急保障方案,提高重要用户供电保障能力。针对水、气、暖等65条城市“生命线”供电线路,开展“地毯式”排查,立查立改缺陷隐患。针对可能出现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逐户上门摸排返乡情况、电采暖设备使用情况,加强对17.5万户“煤改电”客户用电监测,保障电力供应不出问题。
图片新闻   春节来临,潍坊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迎龙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驰 摄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2月8日下午,在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两国元首互致新春问候。习近平指出,中国春节将至,过年的气氛很浓,中国人民对即将到来的龙年充满希望,也充满信心!普京总统表示,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智慧和力量,我向友好的中国人民致以最良好祝愿!祝中国人民龙年快乐!万事如意!
  习近平指出,在岁末年初互致问候,总结双边关系发展成果,共同展望未来,已经成为我们之间的良好传统。过去一年,我们两次会面,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交往活跃,各领域合作展现出韧性和活力,双方提前完成年度贸易额目标,两国人文和地方交流蓬勃开展,体育交流年圆满收官。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回首走过的路,我们一起经受了诸多风浪考验。展望未来,中俄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愿同俄方继续秉持守望相助、世代友好的精神,携手谱写中俄关系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密切战略协作,捍卫各自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双方要培育两国合作新动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办好中俄文化年,举办好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交流,不断拉紧两国人民心灵纽带。双方要支持哈萨克斯坦办好今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增进团结互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地区国家共同利益。中方积极支持俄方担任2024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工作,愿同俄方加强国际多边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普京表示,今年是俄中建交75周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去年俄中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我期待同习近平主席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引领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希望双方共同办好今年俄中文化年和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夯实两国人民友好基础。感谢中方支持俄方担任今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工作,俄方愿同中方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和国际多边框架内沟通协作,相互支持,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各自正当利益。俄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危险行为,相信任何阻遏中国和平统一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两国元首还就当前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就中俄关系和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流。
治理“好戏”有乾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谈起乡村治理,潍坊有不少“土生土长”的智慧与经验——
  “信用+网格化”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稷下学堂”“乡村夜校”“道德银行”“美德积分超市”“争星夺旗、擂台比武、村村观摩”活动……在全市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各村镇坚持不懈探索实践,创造出不少沾着泥土、带着烟火气的好做法、新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全面提升着全市乡村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不久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联合公布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经各地推荐上报、专家评审、公开公示,认定11个镇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64个村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潍坊1个镇4个村上榜。
  这些村镇有哪些共通之处?
    强化党建力量,组织体系坚实有力
  青州市邵庄镇的冬日,别有一番新意。大棚内、园区内、庭院间,处处活力升腾,“冬闲人不闲”成为常态。这些年,邵庄镇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镇、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等称号。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邵庄镇在乡村治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坚持三级联动抓治理。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镇级主抓、村企主战、网格响应”的三级联动架构,强化乡村治理工作的动态管理、分析研判、督促落实,并将党务、政务、服务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能,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
  日前,邵庄镇北马庄村召开了“街坊议事会”,把大家聚在一块,讲讲村里的大事小事、提提意见、想想办法。“在‘街坊议事会’上,咱啥话都敢说,说了还管用。家长里短、集体事务都能一起商量解决,干部也能当面讲清楚上级的政策,让大家心中没有疑惑。”北马庄村村民张广军说。
  如今,邵庄镇已经在各村深化推行“街坊议事”制度,根据各村实际以30至50户为标准划分街巷网格,每条街巷设置1至2名街巷长,建立起“村-街巷-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自我管理体系。这些做法,将乡村工作的“千条线”聚集到网格中,实现了镇域网格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全覆盖。
  从全市层面来看,我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不断推动“织网扎根·平急结合”行动走实、走深,从乡村治理模式基层创新着笔,助力实现从“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不断凝聚形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善用群众力量,乡村治理更有成效
  每一寸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家庭都有人服务,每一件事情都有人解决……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诸城市相州镇小梧村充分调动村民共治共享积极性,建立起“党员干部先锋队”“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乡贤能人共治队”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出“主心骨”“冲锋队”和“智囊团”的作用;并在村内探索积分管理,设立积分超市,掀起攒积分、比积分、亮积分热潮,让村民由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昌邑市围子街道孙斜村大力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形式,在网格议事会、“阳光议事日”、全体党员会等传统议事形式基础上,创新打造小院协商、廊架协商、“广场夜话”等新的村民议事活动矩阵,并从中总结出独家经验,即“全民商量、全事商量、全时商量、全域商量”的“四全”商量法。
  安丘市金冢子镇北南戈庄村坚持自治,让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认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村务公开,村内大事小情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共同议定,有力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以及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转。
  为更好建设美丽乡村,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村将街巷长、门前“三包”等制度列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房前屋后的卫生、绿化和村容秩序由各户自行负责,并制定奖罚措施,与村民福利发放挂钩,倒逼村民主动参与,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这些做法,大同小异,皆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群众是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村民自治”贯穿于日常工作,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让农民想建设、愿意干、能参与。
  注重文明培育,道德新风入耳入心
  黑板报一条街上,静静流淌着书香;家风家教馆内,“贤能之家”魅力尽显;时常举办的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总能振奋人心。谈及孙斜村的村风变化,老人们竖起大拇指夸赞。
  孙斜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同时发挥道德评议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每半年评选一次“斜子好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过硬党风以及“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己、爱他”的美丽乡村新风尚,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融入德治力量,弘扬正气新风,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在这股竞相追赶的浪潮中,我市各村镇将这道“必答题”做出了“百种花样”。
  孙斜村创立“英才成长计划”,定期组织村内学生赴高校、科技馆等地参观学习,在村内学生心中埋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种子;北南戈庄村投入资金9万元建成老年餐厅,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供餐;岞山村修建3个文化广场,为文明培育提供更好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典型引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动力源、助推器作用,支持各级先立后破、大胆创新,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涌现出了一批批示范村镇。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我市将实现全域提升、全面振兴。
公益广告
潍坊历史名人   姜尚(约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姜太公,商末周初东夷人,伯陵后裔。他是周文王讨伐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都追他为本家人物,尊称他为“百家宗师”。
姜尚
  姜尚因帮助周武王灭商建周,以功封于营丘(位于今昌乐),建立齐国。营丘,有齐国首城之谓。姜太公是我国最早的军事家、政治家、音乐家,被后来的兵家尊为祖师、武圣。姬昌见姜尚谈吐不凡,便请他谈论当今时势,姜尚纵论天下大事,滔滔不绝,见解精辟独到,姬昌当即邀请姜尚入城,并亲自扶他上车辇回宫,拜为国师,让他执掌周国的政治、军事大权。从此以后,姜尚在商末周初这个历史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倾其文韬武略,干出了一番大事。经过几年的努力,周拥有稳定的西部后方,对殷商造成威逼之势。几年后,姬昌病卒,姬发即位,继续以姜尚为谋主,拜为国师,尊称为师尚父。灭商之后,周武王正式建立周王朝,史称西周。太公姜尚因功劳最大,破例首封于海岱之间,建立齐国,都营丘,并有专征伐恶权力。姜尚来到营丘后,修道术,尊贤才,赏罚分明,及时确立治齐的策略,保留齐地原来的传统与风俗,简化繁琐的礼节,全面发展农商工各业,人民多归齐。经过多年的经营,齐国遂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富足的国家。
  (资料来源《潍坊历史名人》)
缤纷活动齐上阵
欢天喜地过大年   赏民俗表演、看艺术展览、品非遗文化……春节期间,我市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沉浸式体验活动、民俗展演、艺术主题展览、文旅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新春文化大餐,丰富人民群众节日精神文化生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文/图
“非遗过大年”民俗活动轮番上演
  2月4日下午,16名学生走进潍坊十笏园博物馆,参加年味“画”出来——“多彩民俗迎龙年”春节研学活动。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年画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并亲自动手印制出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年画。“在过年的时候,能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年画,那成就感绝对十足啊……”一名学生表示。
  春节期间,我市将举办“迎新年 再出发”非遗体验系列活动。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等地开展不同主题的非遗年货赶大集活动,昌乐县举办“龙腾盛世 匠心筑梦”喜迎甲辰(龙)年非遗主题作品展播等活动,寿光市羊口镇将组织羊口祭海节活动,昌邑市将举行“孙膑崇拜——发大牛”活动。各种传统技艺类、民俗类非遗项目的展演活动,让群众体味年味的同时,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我市通过开展系列非遗展示展演及体验活动,拓展春节文化内涵和传播途径,打造非遗新年景,呈现出非遗新气象,推动春节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赏非遗精品、观民俗技艺、学传统手艺、促文旅消费,过个年味十足的“非遗年”。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2月5日下午,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组织的“迎春送福”文化服务活动走进潍坊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奎文大队,书法家提笔蘸墨为民警们暖心送福,通过写春联、书“福”字,向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送上新春祝福。交警们围拢着案台,站在书法家旁边,感受“点单式”的书春送福。
  “还是手写的春联比较有灵气,更有年味!”“这字写得真不错!”交警们纷纷感叹道。此次活动是“迎春送福”文化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之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节日氛围,为各行各业一线工作人员送上节日祝福。
  春节期间,我市组织送福进基层、精彩文艺表演、特色文创展示、名家艺术展览等群众喜爱的文化惠民活动,实现天天有精彩、日日有亮点,有品位、有回味、有余味,为广大群众和游客送上身心体验文化大餐。
  其中,在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广场举行“村村有好戏”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活动,演出传统戏曲、舞蹈、歌曲等具有地方特色兼时尚风格的综合节目。
  在市人民广场、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以及县市区标志性场所,将进行“贺新春”主题风筝放飞活动,并组织年味十足、各具特色的新春民俗表演,营造祥和、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齐风鲁韵”艺术家进景区美术写生创作成果展等艺术展览,为市民的春节假期增添艺术气息。
  此外,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文化馆等展馆在春节期间推出55项文博活动,让广大市民的春节假期氤氲着文化气息。
景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春节假期计划带着家人短途游玩,滑滑雪、泡泡温泉。”家住高新区的张先生表示,他准备带着家人自驾潍坊本地游玩,去青云山滑雪场滑雪,体验冰雪乐趣;再去滨海弘润温泉小镇泡泡温泉,洗去一年的疲惫,过一个崭新的新年。随着春节的临近,旅游市场也逐渐升温,越来越多市民走出家门,在旅游中度过一个温馨休闲的快乐假期。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市各景区使出浑身解数,将举办66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市民不用走远就能享受轻松愉快的假期旅游。
  “正月初一至初八,富华游乐园实行关注官方抖音号免入园门票政策,园区内将举行舞龙舞狮演出、卡通迎新春大拜年、巡游演出等活动。”富华游乐园相关人员表示,正月十四、十五,园区还将开放夜场,推出元宵节惠民票。金宝乐园将举办金宝龙年新春游园灯会,营造浓厚节日气氛。青州市天赐山景区将举办第七届冰瀑艺术节,推出龙年纳福集好运活动、北欧木屋围炉煮茶等活动。寿光极地海洋世界将举办新春国潮美食糖球嘉年华,寿光巨淀湖景区将推出新春庙会等。
  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春节期间,我市组织举办的200多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大礼包”,不仅为潍坊增添节日色彩,也让群众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在年集中
品年味   ◎孙瑞荣

  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随着龙年春节的日益临近,潍坊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盎然的节日气氛,人们也在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里,品味着“年文化”的魅力。
  大集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人间烟火气的生活。潍坊拥有独特的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对潍坊人而言,“赶大集,办年货”是必不可少的新年仪式。热闹的集市上,商贩的吆喝声、买卖的喧嚣声、人群的谈笑声,汇聚成一首生活的“交响曲”。今年,我市各县市区农村大集从当地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和非遗技艺中汲取养分,让乡村集市成为文化交流的新场景。
  逛年集,品的是心情,买的是特色,看的是文化,吃的是幸福,想的是回忆。红红火火的集市里藏着熟悉的年味,也藏着小时候的记忆。年集上,琳琅满目的非遗、手造、美食、年货,以及民俗表演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一场别开生面、热气腾腾的“乡村过大年”文化盛宴扑面而来。一声“热闹”是道不尽的年味,这年味奏响的是新春序曲,洋溢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饱含着的是乡韵乡愁和过年记忆。
  有了大集,生活就有了生机与活力,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从丰富的年货种类到新颖的购物方式,从传统大集到与现代电商营销模式相结合,如今的年集,已不仅仅是买卖年货的场所,而是融合了传统模式与现代科技,成为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新场所、新空间。这种新与旧、古与今的结合,不仅极大拓展了大集的空间和方式,也让大集有了新活力、新看头、新逛头和新未来。今天,人们买年货,也不再仅仅是为了买“缺”、买吃喝,更多像是在大集上“淘宝”,一边玩,一边“淘”,人们在“逛逛逛”中感受浓浓的烟火气息和市场活力。
  聚起来是烟火,摊开来是最真实的人间。在乡村,年集不仅仅是一个集聚买和卖的市场,也是满足乡亲们社会交流需求的场所,还是日子的句点,更是一种情感寄托。遍布在潍坊各地的农村年集,是一幅藏在质朴岁月里的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热情、乡情和亲情。
  年味愈浓,人情更浓。大集是几代人的记忆,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年集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展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但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年集上那种热闹和喜庆的气氛不会改变。正因为年集的存在,才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让年味一年更胜一年。
又一部以潍县集中营为题材的小说 《潍县娘》问世   本报讯 (通讯员 董晓慧)在潍坊荣膺“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之际,当代著名作家衣向东创作的中篇小说《潍县娘》,在《红豆》刊发后,又被《小说月报》和《长江文艺·好小说》等选刊转载。《潍县娘》是衣向东继长篇小说《乐道院》后创作的又一部以潍县集中营为题材,记录中国人民与外国侨民共同守望和平、守望互助、守望共同价值的文学作品。
  小说讲述了潍县人民为了救助乐道院集中营的外国侨民不惜倾家荡产的真实故事,展示了以潍县黄先生一家人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善良诚实、知恩图报、信守诺言、爱好和平的优秀品格,生动诠释了跨越国界、种族、血缘的人间大爱。
“阅读点亮更好潍坊”
读书活动启动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为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2月5日,“阅读点亮更好潍坊”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潍坊新华书店新华新阅广场举行。
  开展“阅读点亮更好潍坊”读书活动、打造“潍有阅读”城市阅读品牌是我市推出的一项重要文化惠民举措。活动包括潍坊市全民阅读大会、潍坊市读书朗诵大赛、“书香校园”“星级图书馆”遴选等系列活动,激发人们的阅读热情,涵育阅读风尚,建设书香潍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春节期间博物馆不闭馆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为丰富假期群众文化生活,春节期间,市博物馆不闭馆。
  春节假期期间,市博物馆共有“物华天宝——馆藏文物精粹展”、潍坊简史展、潍坊市廉洁文化展、“吉金永寿——陈介祺与仿古铜器的对话”、“迎新年 再出发——最美家园 更好潍坊美术写生创作展”5个展览面向观众开放,还将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社教活动。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一楼风筝展览正月初一至初八正常开放;二楼XR数字体验空间初四开始正常营业。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于2024年1月21日至3月31日面向观众免费开放,观众可从该馆公众号申请免费票。
话“正月”   ◎张铭璇

  正月之“正”字不读四声,而是读一声,即平声。有人解释,说这是古人为了避秦始皇名讳,因为嬴政的“政”字是四声,故尔将“正月”读作“征月”。此说由来已久,据宋代《齐东野语》记载:“至秦始皇讳政,乃呼正月为征月。”其实,此说并不准确,“正月”一词在西周就已存在。笔者从许多文献资料中经过甄辨梳理认定:“正月”本为“烝月”。古人祭祀分季而行,夏商时期只分春、秋二季,后来划分四季,各季节的祭祀各有专名。《尔雅·释天》记载:“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由于每年岁首,古人首先祭祀神祗、祖先,这般祭祀便是冬祭,此祭恰处岁首之月,故名此月为“烝月”。此乃周朝时期的节令称谓。在古代汉语中,文人写字为图方便,常以同音字替代,即是现在所见古籍内之通假字,时人常以“正”代“烝”,遂出“正月”之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以农历十月为岁首,即以阴历十月为新年正月,十月一成为“秦岁首”。秦岁首的节日食品是吃黍豆合煮的热羹,名曰“黍臛”。地处渤海、泰山之间的海岱民俗则是十月一吃蘸上芝麻的糯米团,俗名“糍粑饭”。汉代初期,礼仪遵从秦朝旧制,仍以十月为岁首。至汉武帝时期,定冬至为一岁之始,即在冬至过年。《史记·历书》记载:“武帝即位,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淮南子》亦云:“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直至魏晋隋唐,多以冬至为年。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太平广记》有《卢质传》云:‘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可见唐朝之前人们是在冬至过年。
  春节俗称“过年”。有人说“年”是一种怪兽,在腊月三十出来害人,但是它害怕火光和声音,于是人们就燃放爆竹吓跑这个“年”。其实,过年源于腊祭,旨在祈求来年农耕丰收。“年”者,本为“秊”,上部是“禾”,下部是“干”。禾苗干枯,即从春季萌芽至冬季干枯的循环周期,是为一秊。《说文解字》释曰:“秊,谷熟也。”谷熟而庆,故曰:“年”指农耕丰收,而非怪兽之名。
三贤“清”韵
传“廉”音   ◎王丹

  在青州这座古城内,循“廉”音而行,必定要先走进位于范公亭公园的三贤祠。在唐楸宋槐、苍松劲柏中,回望一段激荡的历史,倾听一个个勤政爱民的故事,感受那一股纯净而又温暖的三贤“清”韵……
  三贤指的是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三位先后出任青州知州的北宋名臣。他们虽任职时间不长,但都心系黎民、清廉自守,为百姓做了好事,深受爱戴,被百姓敬称为“青州三贤”。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富弼以资政殿大学士加给事中的身份知青州,从此奏响了三贤“清”韵的序曲。当时,恰逢河朔一带洪水成灾,数十万流民奔涌至青州境内。富弼毫不犹豫地安排腾挪公私房舍10万余间,妥善安置灾民。当有人劝富弼谨慎接纳灾民时,他坚定回应:“我岂能以一己之安危,而弃数十万性命不顾呢?”第二年夏天,青州一带小麦丰收,富弼据情为灾民发放归家口粮,帮助了数十万难民。皇帝知道后要奖赏富弼,他坚辞不受,认为救灾济民是地方官的职责,可见其爱民胜过官职的高尚情怀。富弼在青州任职三年多,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他离开青州后,百姓在瀑水涧旁修筑“富公亭”以作纪念,后改建为“富公祠”。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接替富弼任青州知州,他不顾年老体弱,带病处理繁杂的公务,还经常微服到百姓中察访。当时,青州流行一种红眼病,难以治愈,困扰百姓。范仲淹亲自搜集民间药方,利用清澈的泉水调制成“白丸”,为不少人治好了红眼病。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被调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赴任途中溘然长逝,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之心和家国情怀长存,为中华优秀人文精神和清官文化的积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欧阳修以兵部尚书知青州。他到青州后,奉行“宽简而不扰”,刚到三五天,官府事情已减去一半;俩月之后,“官府如僧舍”;两年之后,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景象。有人问欧阳修,为什么为政宽简而事不废弛呢?欧阳修说:“如果以放纵为宽,以略为简,那么政务就会弛废,百姓就受其害。我所谓的宽,不去做苛刻而急切的事;所谓简者,不做那些繁杂琐碎的事情罢了。”这种宽简不扰,是自己不求政绩、不求声誉,单求与民方便、休养生息。不仅如此,他还力排众议,为民发声,直陈青苗法利弊,做到了始终站在百姓立场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实在难能可贵。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如今的三贤祠,院内的唐楸宋槐依旧生机盎然,继续守望着“青州三贤”。正如“青州三贤”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虽历久而弥新,依然熠熠生辉,一直教育、砥砺后来人。
年画里的杨家埠   ◎胡德强

  去杨家埠,是因为年画。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是杨家埠的真实写照。鼎盛时期,杨家埠“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年画深深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贩,每年到此经商的人多达上万。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人们在过年时会制作和张贴漂亮的年画,其内容丰富多彩,起到增添节日喜庆气氛的作用。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图腾崇拜、敬畏“神灵”是人们朴素的本能。一种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出现了,就是“门神画”,也叫“门画”。
  最早的“门神”不是画在纸上而是在门上,纸要到东汉才出现。《周礼·春官》最早记载了门上画虎的习俗:“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曰:“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猛于守,宜也。”
  先秦时代的“门神”,没有资料留下。而汉代有了“神荼、郁垒”两个“门神”,也有了较统一的艺术形象。蔡邕《独断》记载:“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隋唐时期,“门神画”世俗化的端倪渐显。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明代,寓意吉祥和表现民间风俗的内容受到重视,年画的创作印制和购买张贴逐渐发展为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明中叶,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也渐臻成熟,木版年画飞速发展起来。清代进入鼎盛期,最主要特征是题材多,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从最初的“门神画”开始,年画好像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确定的名号。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著《乡言解颐》一书,对“新年十事”有记载,其中一事这样写的:“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年画由此定名。李光庭还赋诗称赞:
  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
  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
  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
  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
  ……
  来到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一座高大的牌楼矗立在眼前,牌楼上的“杨家埠”三个大字,有了正午阳光的映衬,熠熠生辉。
  在年画木版刻制点,一位中年人正在认真地刻着。一把简单的刻刀、一块精选的梨木,两样东西到了他的手中,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看不到上下翻飞,听不到气喘吁吁,只见他轻转手腕、手指,刻刀便宛若白龙一条,不停地游走在梨木表面。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宋朝末年,臻于明代中前期。明隆庆二年(1568年)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明末因战乱遭破坏。清代前期,年画行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后来,杨家埠年画凭借种类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的特点,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三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
  杨家埠年画起源于民间,工序严格固定,风格朴实粗犷。其工艺并不复杂,但不能有一丝一毫地偷工减料。头一道工艺是起稿画样,即构思、构图和画出样稿。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以供雕刻;第二道工艺是雕刻木版,版材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梨木,经过锯、铲、刨等一系列工序,再用刻刀进行雕刻;最后一道工艺是手工印刷,印刷要依据上色的需求决定工序的道数。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前行,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的院落。墙里墙外,房里房外,处处都是年画:“年年有余”“刘海戏金蟾”“鹿鹤同春”“榴开百子”“五福捧寿”……院落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无不与年画有过紧紧的依偎。西墙上贴着那张著名的“老鼠娶亲”年画。“老鼠娶亲”这一民俗现象原本是民间的一种驱鼠活动,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娶亲的方式把老鼠“送”走,祈求来年平安吉利,表达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
  “老鼠娶亲”是杨家埠年画中的精品,在其他地方的年画中,“老鼠娶亲”同样是重头戏,只不过在叫法、工艺上有不同。鲁迅在《狗·猫·鼠》中曾有过描述:
  “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
  穿过几条街,板桥胡同就在眼前。一条青砖铺就的胡同,因一段潍县县令郑板桥除夕夜行为百姓送衣食的传说,引人入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文如其人,诗品就是人品。
  年画之于杨家埠,杨家埠之于年画,二者互为表里,休戚相关,共同成就了民间艺术的恢弘画卷。
故乡祠堂的那些事   ◎矫发

  祠堂,又叫家庙,春节供奉家族的“轴子”,上面写满了列祖列宗的名字。有时家族的重大事项也在这里议定。祠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符号,它承载祭祀之重,更是家族崛起和繁衍的象征。
  杜姓为我们村第一大姓,由高密夏庄迁来,最大一支来自杜家官庄。据《杜氏族谱》(1928年续谱)记载,杜氏家族在高密由来已久,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从直隶京兆府枣强县迁于高密夏庄南杜家店,再迁于夏庄杜家官庄。第十三世名为杜士柱的迁居綦台庄(原仁和乡旗台村)。杜之先祖士柱公为旗台(杜家官庄支)始祖。另外两支,一支来自夏庄杜家店。明末,此支杜姓由阳信县迁来,先在台家村前居住,名为杜家庄,后迁到现址。此处交通便利,通往胶县和高密的大路在此交汇,车来人往,商贾兴旺,店铺众多,遂名曰“店上”。因为杜姓最早迁来立村,人数众多,遂名杜家店。原有杜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作为学校校舍,后来拆除。一支来自沙窝,明隆庆年间,此支杜姓由阳信县迁此。
  旗台杜氏祠堂由杜家官庄迁来的一支兴建。据传,祠堂原在杜家官庄,旗台杜氏后人拜祖时,去早了不开门,三九严寒冻得打哆嗦;去晚了,还要挨“躺棍”,后来就萌生了在旗台筹建祠堂的想法。
  明末清初,杜氏族人建了三间草堂,位于旗台一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约1.3亩,建筑仅用了东半部,西半部原计划建看护房和祠堂附房。上世纪30年代,杜氏后人(杜家官庄支)集资,又精工建成三间高大的砖瓦房,为正房。大门上写着“少陵世泽,武库家声”的门联。据文史学家杜传深考证,应为“京兆世家当阳门第,少陵世业武库家声”,是清朝的宗庙对联,明朝是“京兆世家,当阳门第”。
  据传,祠堂周围的青砖院墙有七尺多高,院内高耸近十棵水桶粗的松树或柏树,叶子郁郁葱葱。风吹来,树叶飒飒作响,麻雀喧闹,喜鹊争鸣,屋檐下铃铛叮当响。
  祠堂门楼宽阔,人字形的两边用穹形小瓦起垄,屋檐椽头上雕刻彩色的花、草、鸟、兽。黑色的油漆大门上书对联:“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大门半米之外,还有一道栅栏门,门前矗立两棵挺拔的国槐,像身披铠甲的护卫,两树枝叶环搭成一个绿色拱门。门楼房脊之上,雕刻着一列五禽六兽,仪态万方,行人至此,无不驻足仰观。院外近百米的空场,滚砖铺地,卵石点缀,石条镶边。这里曾经是全村的娱乐活动中心,平日里,有什么杂耍玩景,一般都在此鸣锣开场。尤其在正月里,这里热闹非常:摆摊叫卖的,嬉戏闹玩的,踩高跷舞龙狮的,说大鼓书唱茂腔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不是山会,胜似山会。
  最热闹、最庄严的是正月初三“落影”,即把悬挂在墙上的“轴子”,“请”下来。“落影”从大清早开始,一直鞭炮不断,仪式一般在午时前完成。炸碎的鞭炮纸屑红红绿绿,纷纷扬扬,像夏日多色的蜻蜓,落满祠堂的屋顶树尖、院内院外。中午,会在祠堂里大摆宴席,族长带着各支、各房成员款款入座。觥筹交错,叙旧话新,延续家族情。
  写罢此文,鸢都迎来了2024年的第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万事开新篇,期待小村人才辈出!
刁斗昼夜惊 ——汉代龙首柄铜鐎斗   ◎崔斌
  中国古代的铜鐎斗出土的地域分布很广,潍坊市博物馆馆藏的龙首柄铜鐎斗,圆口深腹,形如小盆,宽折沿,平底,一侧设有长柄,柄首扬起,柄端做成龙首,口大张,作吟笑状,龙角向后紧贴长颈,龙眼高高突起,平视前方。底部有稳健的三足,如兽蹄状。把柄奇长,犹如青龙跃身腾空。
  不同时期的鐎斗在形制及纹饰方面有不小的差异。唐代颜师古说:“鐎谓鐎斗,温器也,似铫而无缘。”唐代的铜鐎斗是没有边沿的。可是从今天出土的汉魏时期的鐎斗看,很多都有明显的缘口,从而可以确认这件是汉代的鐎斗。
  鐎斗,又名“刁斗”,或“金柝”“锣锅”。《说文解字》载:“鐎,刁斗也”。据宋代《洞天清录》记载,刁斗是王莽的发明,最初是做“厌胜”用的,后来用于军队士兵的炊具。
  汉代恰好属于中国青铜器文化发展的转变期,在这一阶段,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由原来的礼器、乐器、兵器及在礼仪祭祀等重要场合时使用变成了日常用具。鐎斗,也是如此。
  鐎斗,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指明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后来用于士兵炊具。《玄应音义》卷一引《韵集》载:“鐎,温器也,三足有柄。”“昼炊夕击”,一器两用。也就是说鐎斗白天做炊具,晚上可做打击器,用于晚会上的打击乐器,或者夜间巡逻时做打更之用。
  每只鐎斗可容一斗,做成一人饭量大小,可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这表明汉代时冶铜技术成熟,匠人们已经可以根据器物的功能生产出大小不一、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青铜器物。
  鐎斗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时期,至唐代趋于消亡。宋代随着瓷器工艺的成熟,鐎斗也彻底退出了社会生活领域。到北宋末期,鐎斗已经成为收藏品,是金石学家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参照物之一。
  关于鐎斗的用途,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也有人认为是敲击警众的器皿,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根据《中国陶瓷史》的介绍,鐎斗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温食,可能是暖锅的原型,是最原始的用来煮火锅的器具,东汉的墓葬中已有出土。在夜间军营里巡逻,兵卒还可敲击鐎斗发出声响,相互警示,故其又有一个很贴切的俗名叫“锣锅”。
  那么,鐎斗的功用,就有祭祀、烹食、温酒、煮茶、量具、演奏、打更,或者兼而有之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演变也更多样化和专业化,这让人“脑补”场景,浮想联翩。
  行军一天,人困马乏。远征的军人安营扎寨,开始埋锅做饭。一些士兵直接把带足的鐎斗放到火盆里加热羹汤、粥之类的流食。得到奖赏的将士们温酒而饮,在鐎斗下面烧火加热,或将其搁置到热水中,酒香飘满了军营。酒过三巡,酒酣耳热,将士们围着熊熊的篝火,狂歌劲舞,击打着鐎斗,敲击声震天响。至深夜,值夜人在军营里小心巡逻,在更点准时敲击,报更,也提醒着防火防敌,不可大意。
  虽然在现代生活中,早已不见鐎斗的踪影,但在流传至今的诗词、演义中还能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比如著名的北朝民歌、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中就生动地写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其中的“朔气传金柝”,写的就是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更加清寒凄冷。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夏夜吟》中写道:“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又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中写道:“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还有唐代孙逖在《夜到润州》中也提到了金柝:“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
  唐代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写道:“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三国演义》的第50回:“马上有带着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描写了鐎斗在古时军旅中被用于煮饭、传警的用途。
  鐎斗因其经典的敲击发声,积淀为军旅生活的符号,演变成古代军队“昼炊饮食,夜击持行”的记忆的代表物。一半烟火,一半行旅,一半是锣,一半是锅,鐎斗和戍边远征将士的血与火生涯已经埋在了大漠黄土之中。
  南朝诗人虞羲在《咏霍将军北伐》中写道:“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出语惊人,是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令人震撼不已。
年味   ◎曾繁梅

  年,近了。年味,浓了。
  小时候,进入腊月,父母就开始忙年,年味便升腾起来。准备穿的自不必说,就说说吃的吧。
  记得家里最先准备的是酸甜可口又好吃的辣丝子。诸城过年,辣丝子如同烤肉、豆腐、馒头等,是必备的。做辣丝,先是准备辣菜疙瘩、萝卜、白醋、白糖等。那时家家菜园都种辣菜疙瘩、萝卜,秋天收获后,埋在地里,用时挖出来,将辣菜疙瘩切丝。因为我家都爱吃辣丝,做七八坛子,所以要切很多丝,有时只切丝就需要一天多时间。萝卜,不是现在我们常见的细长的潍县萝卜,是那种大而圆的萝卜,它主要是切片用来放在坛子底和周围的。还要备些生花生米等,白醋、白糖要用多少,我还真不知道。从小到大,我觉得唯有我们自己家做的辣丝子好吃。可能这里面浓缩着亲情和乡情吧。我们家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自己做辣丝子吃了吧。虽然每年春节期间仍然买诸城辣丝,但怎么也吃不出家里做的那个味道了。
  诸城烤肉也是过年必备。小时候,村里家家都养猪。我们家也养,主要为过年杀来吃,猪肉多的也卖给要肉的邻居。记得腊月初十后,爷爷和父亲都是将自己家里养的大猪,找人来杀。收拾好后,将猪头肉等烤着吃。没有杀猪,父亲也会从工厂里或者食品站买回来猪头、猪蹄等,制作成烤肉。记得烤肉时,是将红糖放锅底,然后将事先煮好的猪头、猪肉放在特制的铁篦子上,盖上锅盖,最后用柴草烧锅烤。烤肉时那浓浓的烤肉香气,会飘得很远很远。
  做大豆腐,我们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左右,是在母亲将必备的厚厚的煎饼摊好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准备的。做大豆腐,必须前一天先将豆子选好泡上,第二天早起磨,家家都是早早起来用自己家里的石磨碾压。推磨,于我,很是头疼。因为转小小的圈,我会头晕。所以,母亲很少让我推磨。当然,姐姐们推得也不多。因为母亲能自己推都是自己推。而且她起得很早,我们醒来,她已经推得差不多了。磨豆子一般是母亲的活儿,但做豆腐基本是爷爷和父亲的活儿。那时唯有做豆腐这天,我们能喝上美味的豆腐脑。那豆腐脑,是现在外边买来的豆腐脑没法比的。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天,家里主要是发面蒸馒头、豆包等。过年蒸的豆包是我的最爱。而那用自家大锅和沙石炒的花生等更不用说有多好吃了。
  不说吃的了,再说,自己都垂涎三尺肚子咕咕叫了。现在说说那为过年而热闹起来的鞭炮声和锣鼓声吧。那时,很多村为过年都会有耍龙灯、玩高跷的。腊月闲下来后,村里就会敲锣打鼓组织排练,参加的年轻人居多。高跷队里,有人装扮成孙悟空,有人装扮成猪八戒等。正月初一开始,村里就会热闹起来,时常有高跷队过来。锣鼓一打,村里男女老少不管干什么都会扔下手里的活儿,跑到大街观热闹。
  当然,那时的年味里更少不了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孩子们嬉戏的欢笑声,可真是鞭炮声声辞旧岁,锣鼓喧天迎新年。
年是一坛让人心醉的老酒   ◎胡明宝

  从农历和传统文化深处走来,年的根扎在乡村。年的脚步也总是先于城市抵达。
  当我在县城和往常一样忙碌时,台历上的“腊月二十”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疲惫的眼眸。腊月二十?这么说,一条“龙”已不知不觉从遥远处腾云而来,一步步走近属于它的年华。
  我拿出手机给老家的母亲打电话,母亲正在赶大集,手机里能听得出热闹非凡的嘈杂。母亲说:“我要买年画、买过门钱、买红枣、买黍子面蒸年糕……”母亲在和一个小贩讨价还价,没说完,便匆匆挂了电话。
  我看向窗外,大街上人来车往,一切仿如日常,嗅不出年的味道。
  但在农村,在老家,每个人却早早接到了年的请柬,他们已为年的“大驾光临”而幸福地奔波、采购、置办需要的一切。
  年和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喜欢乡下。
  腊月二十三,扫舍的日子。我请了假,驱车回老家。穿过邻村,每条街上都挂起了红灯笼,在风中喜气盈盈地飘动,一种深埋的激动泉水一样涌上心头,荡漾起来。
  我小时候,每每打扫房子前,能搬动的家具先要搬到院里,不能搬动的,用报纸、塑料纸盖好。一切收拾妥当,爹便在房中间放一把椅子,椅子上立一个威风凛凛的红衣炮仗。用火柴点了,“咚”一声炸响,房间四壁、房梁檩条、犄角旮旯的蛛网烟尘便纷纷坠落。爹戴着斗笠,舞动着长竹竿,竹竿梢头绑一把崭新的笤帚,哗哗哗,扫尽一年来的日月风尘。我帮着搬动家具、打扫地面、擦洗门窗,虽然赚个灰头土脸,冻得小手通红,但看到四壁不染纤尘,窗明几净,一份小小的成就感便冲走了劳作的“苦”。
  后来,房屋吊起铝扣板顶棚清扫更加方便,放炮仗的传统项目也省掉了。但扫舍却像尖子生做作业,一年一年认认真真,从不马虎。
  回家后,换上一身旧衣服,立刻洒扫庭除。母亲做助手,大扫帚、吸尘器、拖把、抹布,各种工具齐上阵,一番下来,热汗涔涔里,似乎感觉到年的呼吸扑面而来。
  腊月二十六,母亲打电话说,已蒸好了馒头、年糕、花饽饽。又赶了一个集,买了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糖果瓜子。我一再提醒,超市大年初一就上班,好多商店也不打烊,一切都方便,天气又渐暖,不要准备太多。母亲嘴里答应着,等我抽空回家,一看,琳琅满目的年货还是摆了半个屋子。无奈叹息的同时,也更明白了母亲背后的用心。置办年货,对她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习惯或者一种多多益善的执念,年货办少了,就没有了年的味道,过年似乎也少了一份应有的富足之气。
  县城的店铺门面、大街小巷,仿佛一夜之间都挂起了彩灯、气球,公园里的各式花灯也金灿灿、红彤彤地亮起来,流光溢彩,年味涌流。街上采购年货、衣服、家电的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年,终于走遍了乡村和城市。盛大隆重地来到了人间。
  腊月二十九,我们一家回老家和母亲过年。其实,完全可以接她到城里过年,但我还是选择回老家过年。老家是根,根在哪儿,心就在哪儿。我回家后,和儿子贴春联,贴福字,贴过门钱。爹在世时喜欢贴五颜六色的过门钱。现在母亲却说,过年图得就是红红火火,过门钱都贴红的吧。母亲还在窗上贴了“福”字窗花,粮囤上贴了“丰”字。阳光照下来,红对联、红过门钱、红窗花,院子被温暖的中国红笼罩,映着每个人的脸。
  我出门,在大街上闲转,脚下干干净净,仰头红灯招展,墙角的一丛迎春已悄然鼓满花苞。
  除夕,鞭炮声声,普天同庆。家家户户都打开大门,迎新纳福。每个人在心底祈祷,以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郭叔夫妻俩的年,依然在大棚里过的。他们的大棚樱桃开花了,粉盈盈的,不出俩月,大樱桃就能上市了。
  年,就是人们用传统、风土、乡俗与智慧、汗水、热情、梦想,酿制的一坛老酒,365个日子后,开坛。嗅一嗅这年味,品一品这老酒,谁不心醉?!
过门钱   ◎肖胜林

  印象里,父亲平日极少赶集,但每年腊月二十八的年集,父亲必去赶。父亲从集市上买回几挂鞭炮,两张年画,一沓过门钱。
  过门钱是一种剪纸,长不过尺,宽约七寸。过门钱薄如蝉翼,中间镂空“福、禄、寿、喜、财”诸字,以“福”字居多;过门钱上面有梅花图案,下面有喜鹊登枝;或者上面镂空“年年有余”字样,下面便是双鱼戏水图案。围绕这些图案的,是花瓣纹,是孔钱纹,是蝙蝠纹。过门钱秀美,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父亲买回的过门钱总是“五彩”的:大红、粉红、黄、绿、紫。大红的热烈,粉红的喜庆,紫色的安详,绿是翠绿,黄是金黄,亮眼而怡心。在父亲晚年,集市上卖的过门钱大多已是清一色的大红,但父亲走遍整个集市,也要依旧买五彩的过门钱。父亲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人,他认为红色的虽然看上去喜庆,但五彩的过门钱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才是正统的过门钱。
  父亲在世时,曾问过我过门钱的起源,我想了一下,看过的书中并不记得有关于过门钱的只字片语,便摇头说不知道。后来闲时读书时,便特别留意关于描写过门钱的诗词文章。有一年腊月,一个微雪飘落的日子,我围炉闲读,看晚唐诗人韦庄《立春》诗句:“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倍感亲切。这样看来,在唐朝,有人已经在过春节时将制作精美的花笺,贴于门楣之上了。又偶一日,读到一首词《龙眠杂忆时令类》,词中写到:“桐城好,元旦贺新年,大族中堂悬福字,小家单扇贴春联,处处挂门钱。”做这首词的是诗人姚兴泉,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人。“处处挂门钱”,可见春节挂过门钱的习俗,在清朝已是盛行。
  除夕,父亲早起,熬了浆糊。父亲踩了凳子,在屋门门框上刷了浆糊,将春联仔细地贴好。“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我记得村里老先生总是给我家写这样一副春联。春联贴好,父亲拿笤帚清扫一下门楣,抹了浆糊。我拿着那一沓过门钱,听父亲安排:“大红的。”父亲说。我急忙从一沓过门钱中找出大红的过门钱递给父亲。父亲接过过门钱,端端正正地贴好。黄色的过门钱一定要贴在门楣正中,紫色的要贴在门楣最右侧。“紫气东来嘛!”父亲笑,我也笑。
  门楣上贴好过门钱,窗框上也要贴。过门钱贴好,父亲从凳子上下来。我和父亲总要再端详一下大红的春联,端详一下色彩明丽的过门钱。春联、过门钱相映成趣,浸染岁月痕迹的门窗变得靓丽而有生机。
  剩余的过门钱会被贴在灶王上,贴在粮囤上,贴在牛槽上,甚至于贴在自行车上。微风过处,过门钱轻舞,整个小院焕然一新,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息。
  如今的过门钱,纸张变厚了,有的镶嵌了金色的箔纸,更有了套色的图案,看上去越发喜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贴过门钱,春联红衣墨文,过门钱霓裳五彩,年味扑面而来。
烟花迎新年   ◎赵珺瑶

  我第一次见烟花,正是那寒冬过年时。我们站在台阶上,捂着耳朵仰着头,忽的,一朵烟花直冲天空,眼睛直随着烟花走,脸是红红的,眼是亮亮的,心是砰砰的。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爬墙、上树、下河,每一样都“精通”。“窜天猴”是我最常放的鞭炮,它身躯小小的,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从一把的鞭炮里选出一根,用小树枝把地面戳得松松的,再用力地把“窜天猴”的尾巴往土里一插。等看它牢牢立住,就拿出香来靠近它的引线。香是在室内就已点好了的,被风一吹,燃得更旺,只轻轻一靠,那引线立刻就烧起来。就在这时我直起身,不慌不忙向后退两步,只听“嗖”的一声,它升到空中,“啪”的一声炸响,空中便盛开了一朵绚丽的礼花。
  然后是“小蜜蜂”。“窜天猴”尚且有大胆的孩子敢拿在手里放,这个小东西却从来没人敢招惹。往往是在手里点燃,然后远远扔出去,虽然闪亮亮得很好看,但却没什么可玩性。唯一一次,我们几个大胆的孩子收集了七八个“小蜜蜂”摆在院子,三个人从三个方向点了去。等引线都点燃了,我们立刻转身,直憋一口气冲到屋里,合上门挤挤挨挨地趴在窗前,鼻子贴在玻璃上,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紧盯着那一只只在院里“嗖嗖”转圈的“小蜜蜂”。
  记得一年春节,我将五只大烟花并排摆好,依次点燃了它们的引子,一路跑上了台阶,然后转过身去看烟花。在烟花迸发的那一瞬间,母亲伸出已经提前搓暖了的手,放在我的肩上,在寒冬里捂住了我的脖子,那一刹那温暖了我很多年。在突如其来的温暖里,我抬着头,看漫天烟花飞舞。
  烟花升空,一放又一岁;惊雷炸响,一响又一年。那一刻的烟花炸得真是漂亮,那一刻的时光真是美好,我情愿就在那里长长久久地站下去,永永远远缩在母亲怀里看烟花,一年一年又一年。
回家   ◎侯秀红

  一踏进腊月门,周围的年味就愈来愈浓了,它弥散在空气里,闪烁在眼神里,流露在话语里。新年的色彩在大街小巷里尽情地渲染着,如火如荼。于是,在“万事尽随风雨去”的花甲岁月,也便如小孩子一般,多出了一份期盼,多出了一份渴望,多出了一份等待——回家过年。
  在外面漂泊几十年,总是觉得自己并没有把根扎下。城里的混凝土太硬,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为生计忙碌的过客而已。潜意识里自己的根仍然生长在故乡,生长在老家,生长在农村那一片片宽拓拓平展展的土壤里。
  而能够真正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故乡相融的日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婶子、大娘,街坊邻居,团团围坐,亲亲热热地叫着乳名叙说流失的光景。因此“浓浓的年味”就成了内心里默默的守望,春夏秋冬一直在这守望里行走着。
  回家的路程并不遥远,从汽车发动到迈入家门,至多不过一个小时,省却了旅途的劳顿和奔波的疲乏。然而世俗的喧嚣不见了,心灵的孤寂消失了。品尝着乡村里浓缩的年味,似在读一首意境悠长的小诗,有的只是陶醉。
  故乡的年味实在、透彻,它首先是用对联和鞭炮铺设而成的,可以说,年味飘到哪里,哪里就呈现一片红色的光芒。传说中那古老可怕的“年”,已经在一阵阵噼啪作响的红色中结晶成了群体的芳香,亲抚着漫长的历史,演绎成乡村里奢侈的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难怪古人会饶有兴致地吟道:“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原来自古而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样敞开心扉,酣畅淋漓地来体验新春佳节的。
  故乡的炊烟还在,盘旋着日子的繁忙,风风火火的,直飘远方。晚归的游子,嗅到了年糕的清香,铺天盖地渲染着一种兴奋,一种眷念,一种感动。步履蹒跚的父母,在眼角的皱纹里蓄满了欢欣,他们一边准备着丰盛可口的晚宴,一边构思着儿女远足的行囊。
  回家过年,体验的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追忆,更是一种怀念。过年既是终点,又是起点。
  家乡浓浓的年味,每当想起那每一丝每一缕,在摸爬滚打的旅途上,我便会满怀希望……
我眼中的春节   ◎陈佳轩

  春节,是我心中最温馨而难忘的节日之一。随处可见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整个城市仿佛笼罩在红彤彤的暖意中,欢声笑语传遍每个角落。
  春节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桌上摆满香喷喷的年夜饭,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的喜悦,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红红火火的烟花爆竹、舞龙舞狮的表演,无不让人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然而,春节对我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段时间,我可以专心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关爱。这种独特的节日氛围,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激励我更加珍惜时间,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同时,春节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刻。在和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同时,我会主动倾听长辈们的聊天,了解春节的传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传统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自豪和自信的来源。
  春节也是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的时候。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彼此之间分享喜悦和快乐。通过拜访亲友,互赠红包和瓜果,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情、友情的珍贵。这种联系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更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眼中的春节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家庭温馨和个人反思的特殊时刻。在这个节日里,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
春节假期 美食吃起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文/图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备年货是人们过年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农历龙年即将到来,人们也开始忙着炸年货、做猪皮冻、做豆腐……在备年货时感受着浓浓年味。近日,记者就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进行了采访。

炸年货炸出浓浓年味
  在众多年货中,炸年货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每一口香脆可口的炸物,都能唤起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不管是炸鱼、炸肉还是炸藕盒、茄盒,看着家人开始炸起年货,便知道快过年了。
   每逢春节前,潍坊千家万户的厨房里都飘出各种香味。鸡、鱼、猪肉挂上面糊,放进油锅中“滋啦啦”炸熟,还没出锅就让人馋得直流口水。一旁如果有小孩,小孩便盯着锅里的肉,一捞出便凑上去美滋滋地先吃上两块。
  家家油响,户户飘香。炸年货这个重要的新年仪式,寓意家运如烈火烹油一般兴旺,也给家里增加了几分热闹的年味。
  不同的炸年货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炸鱼意味着年年有余、炸鸡代表了“吉利”、炸藕盒则蕴含着阖家团圆的喜悦与温馨。在以前物资匮乏的日子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炸年货。之所以炸年货,是为了年后接待客人,来客人将炸好的年货简单一加工便是一道硬菜。如今,春节前的炸年货还承载着儿时的记忆和故乡的味道。

凉菜中的“佼佼者”——猪皮冻
  不同的年味菜里,总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和感情,通过繁琐的工艺做出来的美食是对年的期盼。一到过年,餐桌上的年味中有一道就是猪皮冻。相比炸丸子、炸刀鱼、烧鸡、猪头肉、大肘子这些“硬菜”,猪皮冻作为一个冷盘,却也深得人心,是年味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一般都会选择猪后背上的皮,猪皮处理干净后,只需放少量的葱、姜、八角等佐料,再放一点料酒去腥,然后大火煮开,转小火慢慢炖,最后倒入一个平整的托盘,静置3到4小时基本冷却成型。猪皮冻做好了,就放置到凉快地方,随吃随取。食用前加入醋、生抽还有香油,简简单单就是一道美味。
  春节期间,酒桌上都是大鱼大肉。但只要吃凉菜,一定要有猪皮冻。猪皮冻看上去晶莹剔透,蘸着酱料就吃不到猪皮的油腻感。一顿饭下来,大鱼大肉吃腻了,来块晶莹爽口的猪皮冻,让人体验到那股自上而下的清凉。
做豆腐寓意着全家“福”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因为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过年做豆腐是一项传统的春节习俗。临近春节,有的人家开始张罗着做豆腐,院子里弥漫的都是豆腐的香气。豆腐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蘸料吃,也可以炒着吃、炖着吃,还可以做一道清口的小葱拌豆腐。不管你是自己做豆腐还是去买豆腐,春节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豆腐这道美食。
  自己做豆腐的工序十分繁琐,所以很少有年轻人会做。黄豆需提前泡好,加入适量水磨成豆浆。记忆中,旧时磨豆浆全靠人力推动石磨,推磨人心中自有节奏,一圈一圈下来,新鲜的豆汁便会均匀流出。在做豆腐时还需要用卤水点制,卤水的量也需要把握好,不能多不能少,十分考验人。现在做豆腐的人少了,但是在农村一些老人还是保留着做豆腐的习惯。
  新出锅的豆腐切好放盘,再用味极鲜、蒜泥等调出一份小料,用豆腐蘸上小料,那种美味似乎可以治愈所有烦恼。值得一提的是,吃豆腐时要配上一碗浓浓的豆浆,自己做豆腐出来的豆浆十分浓郁,市面上的豆浆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新做好的豆腐,都会送给邻居品尝,在品尝豆腐时尝到的也是浓浓的年味。
春节假期 玩雪嗨起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文/图

  2024年春节长假将至,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冰雪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大家纷纷将“玩雪”提上假期日程。在潍坊,有哪些适合在春节假期体验冰雪游的场所?连日来,记者展开调查。
滑雪场内感受“速度与激情”
  “在进入滑雪场之前,需要先在雪具服务大厅挑选适合的雪板、雪鞋、雪杖,比起单板滑雪,我更喜欢双板滑雪,双板更容易控制。”近日,在安丘青云山滑雪场,一位游客说。从雪具服务大厅出来便是嬉雪区,区内雪地摩托、雪地悠波球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还有羊驼等雪地萌宠与游客进行亲密互动。
  据悉,青云山滑雪场是潍坊地区规模较大的滑雪场,有1条初级滑雪道、1条中级滑雪道、1条滑雪圈道、嬉雪区、雾凇景观带等,可同时供2000人滑雪游玩,能够满足滑雪爱好者、初学者以及亲子家庭等不同群体的需求。据悉,春节将至,青云山滑雪场还推出了多种线上优惠团购套票满足游客多种需求。
  此外,青云山滑雪场还在服务细节方面下足功夫,景区还设置了温暖小屋可供游客喝茶取暖。安丘市青云山景区品牌中心主任刘强介绍:“冰雪旅游节活动将持续到2月中旬,春节期间还有‘过年七天乐’活动,让游客来玩雪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在嬉雪园尽享冰雪欢乐
  雪的世界里藏着无尽的欢乐,乡村玩雪更加“撒欢儿”。近日,安丘市新安街道孙十里村村民张女士在孙十里雪乡嬉雪乐园与朋友感受不一样的乡村玩雪快乐。
  走进孙十里雪乡嬉雪乐园,目及之处皆是冰雪,乐园内的雪圈滑道、雪地坦克、雪地转转等雪地项目都是游客和村民们的最爱。此外,乐园内还有不少打卡拍照的地方,大家在玩雪的同时可以用镜头记录下美好时光,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儿童乐园,里面有旧电视机、旧收音机等老物件,非常方便家长“带娃”。“孙十里村因驿站兴建、得名,也因驿站而繁荣,因此嬉雪乐园内还设置了骑马、骑骆驼等娱乐体验项目。”孙十里村党支部书记孙大鹏对记者说。
  近年来,孙十里村还以驿站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以“驿站元素”为主题的“孙十里驿站民俗小镇”,聚焦复古商业街、民俗馆、百姓大舞台、跑马场等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条,拓宽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冰雪谷再现“林海雪原”盛景
  如果既想要放肆玩雪,拍美美的照片,还想品尝冰雪特色小吃,那可以来潍城区望留街道的浮烟山冰雪谷看看。进入冰雪谷,一眼望去,让人仿佛置身“冰雪世界”。这里有手工打造的“光头强”式小木屋、呆萌的雪人、银装素裹的雪树琼枝、雪地滑道……游客许先生表示,这里完美地再现了“林海雪原”的盛景,春节假期准备带家里人来游玩。
  据了解,浮烟山冰雪谷自去年正式开放迎客以来,为进一步丰富游客玩雪体验,不仅增设了雪圈滑雪、雪地悠波球、雪地坦克、雪地香蕉船、雪地冲锋舟、旋转陀螺、雪地挖掘机等10余项嬉雪游玩设施,而且还在园区配有竹编簸箕、灯笼墙等特色打卡设施,同时配有东北锅包肉、铁锅炖、冻梨等特色小吃。浮烟山冰雪谷负责人左恒源表示,景区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售票,还设有篝火晚会等节目,让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体验“冰雪盛宴”。
在年味里体会幸福和希望   ◎薛静

  “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丰子恺的《过年》一文,用饶有趣味的文字描绘了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的“年景”。尤其是初一这天,丰子恺写大家盛装上街,吃吃喝喝逛逛,一派热闹景象,全然不是人们认为的“过年就该待在家里”的固有印象。
  这些年,趁着放假出游或者远行,已经成为流行,甚至变成了过年的一部分。不管去海岛晒太阳,还是去消费购物,亦或是在人山人海中赶庙会,带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在路上,在他乡,于旅途中寻找年味,在年味里享受幸福和希望。
  团圆、喜庆、祝福是始终不变的文化内核。而这种深藏在中国人心中的精神意蕴,并不会因为形式不同而发生改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过年是购置年货、舟车劳顿、鞭炮齐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需要长时间一大家子人准备的事情变少了,人们不再拘泥于陈旧的那些过年惯例,而把一些新形式带进了过年的仪式中,过年出游就是一例。加上电子红包、视频拜年,这些悄然兴起的“新年俗”,让过年的选项变多了,也为过年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特征。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习俗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迁。老一辈人印象里的年味儿,要是搁在几百年前,说不定古人也会说“那像什么样”。因此,如今的过年,不是什么“年味儿淡了”,而是形式上与时俱进了,更丰富多样了。
  所以,放下所谓的传统“思想包袱”,趁着假期,带上家人出去走走。也不用走很远,也不必担心堵车。就在周边,去看看那些充满欢乐气氛的活动:或者去看一场“兔跃龙腾”的风筝放飞,亲手为龙头蜈蚣风筝点睛;或者去滑一场酣畅淋漓的雪,在山林中阐释属于自己的“冰与雪之歌”;或者去看一场合家欢电影,在光影中体味人生百态的滋味;或者去参与一场盛大的古城巡礼,在现实与过去交织的锣鼓声中寻找历史传承的意义。
  传统节日超越时空,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习俗的传统文化力量,也承载着鲜活的社会变迁和时代体验。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幸福平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藏在春天的故事里,藏在渐渐走近的春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