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公益广告

回家

(2024年02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秀红

  一踏进腊月门,周围的年味就愈来愈浓了,它弥散在空气里,闪烁在眼神里,流露在话语里。新年的色彩在大街小巷里尽情地渲染着,如火如荼。于是,在“万事尽随风雨去”的花甲岁月,也便如小孩子一般,多出了一份期盼,多出了一份渴望,多出了一份等待——回家过年。
  在外面漂泊几十年,总是觉得自己并没有把根扎下。城里的混凝土太硬,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为生计忙碌的过客而已。潜意识里自己的根仍然生长在故乡,生长在老家,生长在农村那一片片宽拓拓平展展的土壤里。
  而能够真正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故乡相融的日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婶子、大娘,街坊邻居,团团围坐,亲亲热热地叫着乳名叙说流失的光景。因此“浓浓的年味”就成了内心里默默的守望,春夏秋冬一直在这守望里行走着。
  回家的路程并不遥远,从汽车发动到迈入家门,至多不过一个小时,省却了旅途的劳顿和奔波的疲乏。然而世俗的喧嚣不见了,心灵的孤寂消失了。品尝着乡村里浓缩的年味,似在读一首意境悠长的小诗,有的只是陶醉。
  故乡的年味实在、透彻,它首先是用对联和鞭炮铺设而成的,可以说,年味飘到哪里,哪里就呈现一片红色的光芒。传说中那古老可怕的“年”,已经在一阵阵噼啪作响的红色中结晶成了群体的芳香,亲抚着漫长的历史,演绎成乡村里奢侈的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难怪古人会饶有兴致地吟道:“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原来自古而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样敞开心扉,酣畅淋漓地来体验新春佳节的。
  故乡的炊烟还在,盘旋着日子的繁忙,风风火火的,直飘远方。晚归的游子,嗅到了年糕的清香,铺天盖地渲染着一种兴奋,一种眷念,一种感动。步履蹒跚的父母,在眼角的皱纹里蓄满了欢欣,他们一边准备着丰盛可口的晚宴,一边构思着儿女远足的行囊。
  回家过年,体验的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追忆,更是一种怀念。过年既是终点,又是起点。
  家乡浓浓的年味,每当想起那每一丝每一缕,在摸爬滚打的旅途上,我便会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