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公益广告

在年味里体会幸福和希望

(2024年02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静

  “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丰子恺的《过年》一文,用饶有趣味的文字描绘了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的“年景”。尤其是初一这天,丰子恺写大家盛装上街,吃吃喝喝逛逛,一派热闹景象,全然不是人们认为的“过年就该待在家里”的固有印象。
  这些年,趁着放假出游或者远行,已经成为流行,甚至变成了过年的一部分。不管去海岛晒太阳,还是去消费购物,亦或是在人山人海中赶庙会,带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在路上,在他乡,于旅途中寻找年味,在年味里享受幸福和希望。
  团圆、喜庆、祝福是始终不变的文化内核。而这种深藏在中国人心中的精神意蕴,并不会因为形式不同而发生改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过年是购置年货、舟车劳顿、鞭炮齐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需要长时间一大家子人准备的事情变少了,人们不再拘泥于陈旧的那些过年惯例,而把一些新形式带进了过年的仪式中,过年出游就是一例。加上电子红包、视频拜年,这些悄然兴起的“新年俗”,让过年的选项变多了,也为过年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特征。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习俗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迁。老一辈人印象里的年味儿,要是搁在几百年前,说不定古人也会说“那像什么样”。因此,如今的过年,不是什么“年味儿淡了”,而是形式上与时俱进了,更丰富多样了。
  所以,放下所谓的传统“思想包袱”,趁着假期,带上家人出去走走。也不用走很远,也不必担心堵车。就在周边,去看看那些充满欢乐气氛的活动:或者去看一场“兔跃龙腾”的风筝放飞,亲手为龙头蜈蚣风筝点睛;或者去滑一场酣畅淋漓的雪,在山林中阐释属于自己的“冰与雪之歌”;或者去看一场合家欢电影,在光影中体味人生百态的滋味;或者去参与一场盛大的古城巡礼,在现实与过去交织的锣鼓声中寻找历史传承的意义。
  传统节日超越时空,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习俗的传统文化力量,也承载着鲜活的社会变迁和时代体验。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幸福平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藏在春天的故事里,藏在渐渐走近的春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