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公益广告

治理“好戏”有乾坤

(2024年02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谈起乡村治理,潍坊有不少“土生土长”的智慧与经验——
  “信用+网格化”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稷下学堂”“乡村夜校”“道德银行”“美德积分超市”“争星夺旗、擂台比武、村村观摩”活动……在全市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各村镇坚持不懈探索实践,创造出不少沾着泥土、带着烟火气的好做法、新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全面提升着全市乡村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不久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联合公布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经各地推荐上报、专家评审、公开公示,认定11个镇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64个村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潍坊1个镇4个村上榜。
  这些村镇有哪些共通之处?
    强化党建力量,组织体系坚实有力
  青州市邵庄镇的冬日,别有一番新意。大棚内、园区内、庭院间,处处活力升腾,“冬闲人不闲”成为常态。这些年,邵庄镇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镇、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等称号。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邵庄镇在乡村治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坚持三级联动抓治理。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镇级主抓、村企主战、网格响应”的三级联动架构,强化乡村治理工作的动态管理、分析研判、督促落实,并将党务、政务、服务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能,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
  日前,邵庄镇北马庄村召开了“街坊议事会”,把大家聚在一块,讲讲村里的大事小事、提提意见、想想办法。“在‘街坊议事会’上,咱啥话都敢说,说了还管用。家长里短、集体事务都能一起商量解决,干部也能当面讲清楚上级的政策,让大家心中没有疑惑。”北马庄村村民张广军说。
  如今,邵庄镇已经在各村深化推行“街坊议事”制度,根据各村实际以30至50户为标准划分街巷网格,每条街巷设置1至2名街巷长,建立起“村-街巷-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自我管理体系。这些做法,将乡村工作的“千条线”聚集到网格中,实现了镇域网格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全覆盖。
  从全市层面来看,我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不断推动“织网扎根·平急结合”行动走实、走深,从乡村治理模式基层创新着笔,助力实现从“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不断凝聚形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善用群众力量,乡村治理更有成效
  每一寸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家庭都有人服务,每一件事情都有人解决……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诸城市相州镇小梧村充分调动村民共治共享积极性,建立起“党员干部先锋队”“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乡贤能人共治队”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出“主心骨”“冲锋队”和“智囊团”的作用;并在村内探索积分管理,设立积分超市,掀起攒积分、比积分、亮积分热潮,让村民由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昌邑市围子街道孙斜村大力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形式,在网格议事会、“阳光议事日”、全体党员会等传统议事形式基础上,创新打造小院协商、廊架协商、“广场夜话”等新的村民议事活动矩阵,并从中总结出独家经验,即“全民商量、全事商量、全时商量、全域商量”的“四全”商量法。
  安丘市金冢子镇北南戈庄村坚持自治,让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认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村务公开,村内大事小情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共同议定,有力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以及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转。
  为更好建设美丽乡村,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村将街巷长、门前“三包”等制度列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房前屋后的卫生、绿化和村容秩序由各户自行负责,并制定奖罚措施,与村民福利发放挂钩,倒逼村民主动参与,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这些做法,大同小异,皆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群众是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村民自治”贯穿于日常工作,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让农民想建设、愿意干、能参与。
  注重文明培育,道德新风入耳入心
  黑板报一条街上,静静流淌着书香;家风家教馆内,“贤能之家”魅力尽显;时常举办的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总能振奋人心。谈及孙斜村的村风变化,老人们竖起大拇指夸赞。
  孙斜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同时发挥道德评议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每半年评选一次“斜子好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过硬党风以及“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己、爱他”的美丽乡村新风尚,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融入德治力量,弘扬正气新风,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在这股竞相追赶的浪潮中,我市各村镇将这道“必答题”做出了“百种花样”。
  孙斜村创立“英才成长计划”,定期组织村内学生赴高校、科技馆等地参观学习,在村内学生心中埋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种子;北南戈庄村投入资金9万元建成老年餐厅,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供餐;岞山村修建3个文化广场,为文明培育提供更好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典型引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动力源、助推器作用,支持各级先立后破、大胆创新,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涌现出了一批批示范村镇。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我市将实现全域提升、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