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深化“跨村联建” 实现“抱团共赢”

——诸城市探索片区化协同发展新路径

(2024年11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辛兴镇大相谷村村民分红大会。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周坤山 张术祥 文/图

  “常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涵盖19个自然村、20平方公里,栽植各类果树1.8万亩,有常山文博苑等7处文旅景区,形成了果品、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年产果品2万吨,年吸引游客100余万人,带动增收5000多万元。”近日,诸城市南湖常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书记李子国告诉记者。
  近年来,诸城市作为“多村一社区”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先行者,在做优做强“社区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跨村联建”,按照“区域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融”原则,将多个农村社区、合作社和企业等市场主体联合起来,打破地域限制创新设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找准利益联结点、价值增值点、发展融合点,以组织联建带动产业连片发展、连片振兴,走出了一条“跨村联建”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组织联建推动片区服务高效规范
  诸城市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化”优势,以组织联建为突破口,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打破行业条块和地域限制,指导每个示范片区建立起以镇街区包靠领导为片区党委书记,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片区内社区网格党组织书记、重点经营主体党员负责人为委员的片区党委班子,最大限度统筹片区资源力量,合力共筑片区治理发展新格局。同时,完善片区党委工作例会、集中办公轮值、民主议事决策等五项制度,实现片区范围内“党建共抓、治理共促、发展共商、难题共解”。目前,诸城市1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部成立片区党委,今年累计开展各类专题活动60余次,解决发展难题150余件。
  产业联营助力片区经济抱团发展
  诸城市明确“开放共享”的产业联营思路,以“产业紧密联结,带着大家一块赚钱”为目标,充分发挥片区党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从整合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发展资源入手,鼓励引导片区内党员群众、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各类市场主体等以资金资产入股方式联合发展项目,变“小规模分散经营”为“区域化抱团发展”,实现“跨村联建”后的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村庄“自身造血”功能,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截至目前,该市已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81家,入社农户1.5万户,实现集体和农户增收9000余万元。同时,为保障片区更高质量发展,该市出台涵盖金融支持、贷款补贴、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十条帮扶措施,助力片区内各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撬动金融资金35亿元投入乡村振兴。
  发展联合构建片区共富共赢格局
  诸城市坚持“产业为基、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发展机制,鼓励引导片区各经营主体通过直接投资、订单生产、项目共建、技术培训、产品统一销售等方式参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发展,变企业、合作社“各自为战”为驻区企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党员群众“融合发展”,合力推动片区经济蓬勃发展。目前,该市已有2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18个示范片区建设,90%以上农产品实现就地转化加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