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农田水网串起良田沃野

——太保庄街道为乡村振兴筑牢“耕”基

(2024年11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文/图

  眼下,正值农田水网建设的黄金期。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围绕峡山区旱涝调平衡、零散调规模、作物调结构“农业三调”工作部署,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压实责任,加大投资投劳力度,全面打响农田水网建设攻坚战,全力打造土肥水润、田平路畅、旱涝保收、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种植片区,为乡村振兴筑牢“耕”基。
  近日,在太保庄街道后孙社区大石门村农田水网建设施工现场,挖掘机、翻土机等大型机械正忙碌作业,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施工场景映入眼帘。
  后孙社区位于峡山水库东岸,约有农田11000亩。该社区虽距离水库仅2公里,但大部分农田属于不透水的红板岩地质,地下含蓄水能力不足,属于典型的贫水区。在此之前,农作物灌溉主要“靠天吃饭”,个别地块勉强可以依靠农户自建的蓄水池实现灌溉,农户保产增收存在极大困难及不确定性。
  “我们在水库泵站到大石门村石渠中间增加一个‘二级提水’,解决了水不能到达的问题。同时,对现有的沟渠进行了清障、疏通,打通田间地头的堵点,争取让每一地块都可以灌溉到位、每一处雨水都可以顺利汇入主流,全部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效果。”大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刚在施工现场对记者说。
  农田水网建设不仅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全面进步的重要引擎。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来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太保庄街道将农田水网建设工程列为秋冬季重点工程,不等不靠、靠前发力,迅速摸清水网现状,聚焦堵点、阻点、易涝点,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全力推进农田水网建设。
  制定《太保庄街道秋冬农田水网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聚焦宣传动员部署、谋划实施计划、试点标准示范片区、全面攻坚施工、组织验收评估5个阶段,紧紧抓好秋冬农闲黄金期,力争基本实现水网畅通、保障可靠的现代农田水网体系。
  农民是农田的使用者,对农田的好坏、工程的优劣,有最直接的发言权。太保庄街道通过召开街村动员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实地查勘等多种形式,确保项目科学、实用、接地气,赢得了群众广泛支持。
  太保庄街道还成立了街道指挥部和10个社区工作队,以此为标准和模板,引导推动各村科学规划、标准落实。由三级书记挂帅,街村干部390余人分片包靠,现场指导协调推动工作开展,抢工期、保质量、争进度,实现全面开花。
  街道在10个社区分别建设了2000亩以上标准示范片区,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实现灌溉精准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紧盯工程质量,邀请各村党员、村民代表220余人参与监督,共同打造群众所需的民心工程,确保建得好、用得上、长受益。截至目前,太保庄街道组织出动人员5600余人次,机械3290余台次,推动“村村干、村村通”,实现辖区9.2万亩耕地全覆盖;新挖、疏通排水沟29.6万余米,修建田间道路17.7万余米,全面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我们牢固树立‘农田是基础,水网是关键’的理念,着力构建‘旱能灌、涝能排、引得来、蓄得住、管得好’的农田水网建设体系,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太保庄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朱永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