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金融助力 为创业者“添翼”

——潍坊农商银行扶持小微企业领跑农机“小赛道”

(2024年11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左)到辛国发的生产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圆娜 文/图
  从企业高管辞职开始创业,6年间,睿博(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辛国发感受过缺少订单的焦虑,也体会过产品被客户认可的喜悦。“人要有梦想,找准赛道,脚踏实地的干,说不定梦想就成真了。”11月21日,谈起自己的创业之路,辛国发表示,创业中有困难不可避免,好在潍坊的创业环境以及政策扶持都还不错,尤其当创业者面临资金难题的时候,潍坊的金融机构总能“雪中送炭”,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今年,辛国发就在潍坊农商银行的扶持下,上了新产品的生产线和检测线,为企业向好发展带来了新方向。
  在一片反对声中辞职创业
  11月21日,记者见到辛国发的时候,他刚从新疆伊利可克达拉市农机推介会回来,正在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分享本次推介会的收获:“我们的3米播耙一体机和4米动力驱动耙在推介会上很受欢迎,除了订单,我们还接到了一项研发邀请,如果研发项目落地,将为公司带来上千台的订单。”辛国发的话,点燃了公司团队的干劲。
  1975年出生的辛国发,1999年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了潍坊当地的一家企业,干过生产、采购、销售等不同的岗位,辞职创业前,他已是企业的营销总监,不论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很不错。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想要自己干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辞职创业那年,辛国发43岁,上有老下有小,所有人都不理解,家里更是无一人支持。“那时我已经不年轻了,梦想是自己的,要实现只能靠自己。”在一片反对声中,辛国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找准产品方向深耕细作
  创业初期,辛国发的团队只有十几人,大家分工协作,稳扎稳打,从小单子做起,慢慢积累自己的客户源,一步步开拓市场。从最开始做电子配件,到如今拥有动力驱动耙、复式精量条播机、青储割台等主营产品,辛国发说,他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最主要的就是一开始找准了动力耙这条“小众赛道”。
  “对于农机大企业来说,动力耙算不上大业务,自然不在他们的业务范围内,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动力耙的研发又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没有足够的研发做支撑,同样成功不了。”有方向有科研团队,辛国发开始在这个不“起眼”的赛道上奋力向前。
  从第一笔订单的14台动力驱动耙开始,辛国发和团队研发的农机产品,慢慢在农机圈中有了一席之地,客户也从国内逐渐发展到国外。在2023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公司与意大利CMR公司就高端动力耙变速箱业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军高端智能装备。目前,公司在东北、西北、中原等十几个省份建有近百家经销网络业务,动力耙销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相关专利10余项。
  金融助力开启发展新方向
  企业要想走得长远,要用科技创新焕发持续“生命力”,从将产品定位为高端农机,辛国发带领团队研发的脚步就从未停止,本次从新疆推介会上带回来的研发“任务”,让团队再次投入到新一轮的开发试验之中,“对方只给了我们不到半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信心。”对于团队的研发能力,辛国发从来都是信心满满。
  在做好动力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的同时,辛国发也根据国家在农机方面的政策,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他把目光放在了拖拉机上,但要增加新的生产线和检测线,资金成了难题。在辛国发犯愁的时候,潍坊农商银行的出现,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今年9月底的时候,潍坊农商银行来我们厂区对接,说起我想上新生产线的事情,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企业的情况符合行里‘设备更新贷’的贷款要求,对我们进行了考察之后,利用‘十一’假期完成了审批手续,假期过完没几天就成功放贷。”在生产车间内,辛国发指着已经投入使用的生产线说,“设备更新贷”的金额、利率都非常实惠,而且潍坊农商银行周到细致的服务,也让他感受到潍坊农商银行为企业解忧纾困的诚意,这也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笔贷款。
  “不能只做梦想家,必须要有实干有实践,抓住发展机遇,才能让创业梦想落地成真。”辛国发说,创业以来,他感受到了潍坊对创业者的包容和支持,从创业政策到金融扶持,都成为他创业之路上的一盏盏明灯,让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