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韩志敏 吴健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高举“文化立校”旗帜,以“家校大阅读”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实施阅读提升工程,通过创设浓厚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终身成长的力量。
◆构建阅读格局,让师生享受读书乐趣
学校启动“教师读书活动”,为每位老师配备必读书籍,每个读书小组确定读书时间和读书地点,每年4月中旬进行教师读书交流展示会,引导老师在阅读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学校在每个教室、楼层、楼梯拐角等处量身订制了书柜,建立28处开放的阳光读书吧,新设立“智慧校园共享书亭”,倡导自助借阅、诚信阅读,让校园满溢书香。同时,学校把每年的4月、10月定为学校读书节。读书节期间,开展“读书演讲比赛”“班级读书交流会”“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到读书乐趣。
学校全面启动“家校大阅读”工程,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阅读晋级,建立家庭“阅读智库”等系列措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通过成立阅读家长委员会、实行阅读分阶晋升制、教师带着学生读、学生带着家长读“四步法”推进“家校大阅读”共育模式在学校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明确阅读方向,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学校成立“家校大阅读”领导小组、读书指导委员会和学校教师微信群,在学校引领阅读风尚。各班成立“小书虫读书小组”“小作家读书小组”,每一个组有自己的活动宣言,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提升阅读效果。
为保障阅读时间,学校每周拿出2节语文课进行阅读,另外每日给学生制定晨读、午听、晚吟“一日三餐”。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多种形式阅读课。在阅读课当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平均每个学期不少于五本,在老师和学生中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沙龙活动,确保了师生读书有时间,交流有平台。
为引导孩子们有方向地阅读,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适合自己读,学校每年都会推荐一些好书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让孩子们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以阅读为纽带,促进学生与家长共同成长
在“家校大阅读”模式引领下,学生由以前的“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真正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感受到阅读的好处,变成了阅读的主人公。
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同时,阅读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言语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演模仿能力、写作创作能力。学生们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班级举办的“演讲比赛”“我是小小广播员”“故事大王擂台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制作”“现场作文”等各种比赛活动中表现突出。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在“家校大阅读”教育新生态影响下,学生、家长逐步养成了科学阅读习惯,并相互影响、互相促进。通过共读,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