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煦东风复一春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味蕖花卉图轴(资料图片)。
  ◎崔斌

  在郭味蕖的画作里,春天似乎是无处不在的。
  题款的诗句里,“春”的字眼也很多,在春的意境里,郭味蕖流连忘返。
  潍坊市博物馆的郭味蕖花卉图轴,一眼看去很难分清是什么花卉。长长的花萼像是垂丝海棠,花叶同在可能是紫叶李,恍惚间还有些杏花的影子。只有读出题款,才恍然大悟——这是明代谢承举的七言绝句《题梨花》,解密的关键竟然藏在题字里面。
  这清逸隽秀的,就是梨花。它旁逸斜出,弯曲延展之间形成了一个“S形”的构图。枝干虽是轻描淡写,却不乏力量和挺拔。叶片浓淡相间,或疏或密。那微黄的花萼托举着雪白的花瓣。
  郭味蕖,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
  1908年,郭味蕖出生在潍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也就是潍县“四大家族”中的郭家。他的父亲善书画。受家庭影响,郭味蕖结缘丹青,师从潍县画家刘秩东,并参加同志画社的活动。
  1929年,郭味蕖考入上海的艺术院校学习西画,开启了系统学习绘画的历程;1937年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研习中国画。得黄宾虹指导,擅花鸟兼及山水。
  新中国成立后,郭味蕖曾担任潍坊市美术研究会主任。
  之后经徐悲鸿介绍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工作,后来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
  他从事山水花鸟画教学及创作。精鉴赏,善画法,重视史学、画论、画法的综合研究。郭味蕖的画曾受赵之谦、陈老莲的影响,后通过写生创自家技法。他提出并实践的山水和花鸟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泼彩和重彩相结合的变法之道,拓展了花鸟画的思维和表现领域。
  艺术大师齐白石曾称赞其作品“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
  郭味蕖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成为一代画坛巨匠。
  1971年,郭味蕖在家乡潍坊病故。
  1992年,潍坊市将其故居辟为郭味蕖故居陈列馆。2008年,郭味蕖美术馆建成开馆。
  郭味蕖在艺术上有无穷求变的心。他勇于创新,尝试将中国画的概念打破重组,花鸟和山水、白描和点染、工笔和写意、重彩和泼墨,交织、重叠、映照,没有什么顾忌。一番探索后,他创作的作品立意高,色彩秀,构图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可谓蔚为大观。包括中国美术史、金石考古、书画鉴赏、历代书画家研究、中国版画史、民间年画、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花鸟画史、花鸟画创作技法理论,以及文学、诗词、书法等诸多方面。
  他大胆实践,所作融会诸家,以工带写,画风清丽活泼,生动自然,风范别具。他潜心于中国绘画理论与技法的研究,兼顾山水、花鸟,直至诗、书、画、印齐攻并收的境界。
  学者刘曦林曾评价:中西绘画两层根基,史论与实践双轨同步,是中国近、现代诸如陈师曾、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许多大艺术家的共同道路。郭味蕖也是这条造就大师的道路上的后来者。
  郭味蕖心中有暖意,对时代紧紧追随,对生活热情如火。他的代表作有《大好春光》《河山似锦》《东风朱霞》等,都是时代的镜像,对现实生活的写照。那些深情的词句、瑰丽的影像,映照着一颗赤子之心。
  中国的传统花鸟画,如何服务于时代、和现实社会结合,郭味蕖了然于胸。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大幅花鸟画,有艺术气息的展现,也有时代精神的唱和。
  郭味蕖,前有家学,后有勤奋,他像不知疲倦的春鸟一样翱翔游学,不断地积淀筑巢,形成了宏阔的文化视野,因而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淡泊平和的郭味蕖,自身饱含着浓郁的春天气质。他如玉兰一般内敛、自省、不事张扬,在长冬里默默积蓄力量,只待春风起时一朝怒放。
  语带烟霞从古少,学如耕稼到秋成。有春耕才有秋成。有志者耐得住寂寞,以毕生辛勤的躬身耕耘去觅取秋成。郭味蕖一生以画道为乐,取得秋成,这激励着人们莫负春光,惜取光阴,去做一个平心静气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