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友
在我家乡的庭院里,栽种了两棵玉兰,位于北屋正房门的东西两侧。
因玉兰,有梅一样的品格,有莲一样的纯洁,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我也喜爱玉兰,特别是白色的玉兰。
当初老家的新房落成,本想栽两棵白玉兰,颇费了一番周折,终究未果。最后不得不从朋友处移栽了两棵粉红色玉兰。至今,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了,主干已是大碗口粗的样子,伟岸挺拔。
有一年春节过后,几天断断续续的春雨,仿佛给玉兰发出了错误的信息,在屋檐下有了萌动的模样,颇有些初春的景致。我细细观察了一番,在它的枝枝杈杈上似乎有了玉兰花的芽孢,一律向上,毛茸茸的,有些生机的迹象。我猜想,可能与雨的滋润有一定关系,往年,玉兰这时应还在冬眠的路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玉兰树杈上多了一个不大的鸟窝,无论风怎么吹,树枝怎么摇,它似乎与树生长在了一起,非常稳固。鸟巢使用的材料,有软草类的丝状物,穿插着长短粗细不一的树枝,被鸟儿巧妙地与树的枝杈连结在一起,历经夏天的狂风暴雨、冬天的寒风呼号,虽随风摇曳,却稳如泰山。这不得不让人惊叹鸟类这一自然界的建筑大师。据说北京“鸟巢”,设计师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庭院里的两棵粉玉兰便争先恐后地开起来,不几天工夫,满树都成了粉色的,如同梦幻一般,像极了少女娇羞的脸庞。花朵随春风摇曳得优雅,如仙子轻舞,让人心醉。它散发出的淡淡馨香,让春风有了味道,从院内溢向院外,涤荡了整个村巷。从院外经过的村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抬头欣赏一番,还会用力吸几口玉兰的香气。粉色的玉兰花以其独特的美丽与芬芳,为庭院里的春天增添了无尽的色彩与活力,也成了村民眼中赏花的绝佳主角。
那时在农村少有玉兰树,庭院里的两棵粉色玉兰,不仅以它的美丽多姿和特有的香气,吸引着路过的人们,有时玉兰花还成了家里招待客人的美食。父亲是村里还算有些名气的“大厨”,在对吃的研究上,颇有一些天分。有一次同学来串门,正赶上玉兰花开的时节,他便用玉兰花瓣裹以蛋液油炸,并撒上椒盐,成了一道可口的美味,至今想来还让人垂涎。我想,若是有人能够下一番功夫,研究开发玉兰花的食用价值,说不定将来会有专门的玉兰花宴呢。
客居潍坊的我,特别喜欢在玉兰花开的日子里,周末回到几十公里外的家里,陪着父亲,伴着一壶春茶的芳香,品茶闲聊,聆听父辈的故事。在玉兰花淡淡的清香中,蝶,尚未见舞,人已然陶醉了。
每一个春天,都不会忽视玉兰花的热烈,也不会留恋它的温馨与典雅。在玉兰不得不飘落的时候,那粉色花瓣如写成的诗句一样浪漫。它使命达成的欣慰,如飘落的彩云,不再炫耀,静静地,静静地与泥土一起沉淀。
几年前,父母先后离我们而去,有人想购买老家庭院里的两棵玉兰,我没舍得,因为玉兰树下还一直有我的念想。每当玉兰花开回到老家的日子里,我静坐在玉兰树下,似乎隐约听到玉兰花在风中的絮语,讲述着父母生前的往事。迎风花开,或迎风花落,睹物思情,此时的我,早已是泪流满面。
今年又见玉兰花开,老家的玉兰树,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