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爽
通讯员 张帅 王成娟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紧扣区域发展需求,通过“专业建设精准化、师资队伍优质化、技能培养实战化、产教融合深度化”四维联动,打造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典范。
分层设计,精准培养技术英才。专业群依托国家骨干专业、省品牌专业群、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等平台建设,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为核心,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任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1门;创新“三对接、三融合、项目贯穿、模块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服务山东省“十强”产业中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算法开发等岗位群需求。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超96%,对口率达90%以上。
名师引领,“双师”赋能教学创新。专业群坚持“名师引领、双师支撑”的理念,通过企业实践、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等,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团队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人,建成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50余项。
赛教融合,实战锤炼精进技能。专业群依托“校赛—省赛—国赛”竞赛链,构建了完善的“竞赛引领、实践育人”培养体系,联合企业共建11个工匠工坊,年均提供实习岗位2600余个。近年来,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获奖30余项,充分展现了专业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育人成效。
多元协同,服务区域数字化转型。专业群持续深化“校政行企军”多元协同,与商汤科技、中科寒武纪、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共建共育;联合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投资建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智慧农业大数据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开发智慧大棚数字孪生管控平台,近三年完成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获专利60余项,到账经费超千万元。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将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潍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