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
赏荷时

(2025年07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静

  夏日赏荷,于潍坊人而言,是件寻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寻常中,自有一番风雅滋味。人们从初夏时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仲夏时节看“新荷漫沼叶田田”,再到盛夏时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角度,荷花,总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赏荷,自古就是一件美事。那是杨万里、欧阳修、李商隐的笔下钟爱,也是季羡林、叶圣陶、朱自清的心驰神往。因为太爱荷花,古人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诞日”,也称“观荷节”,尤其是江浙一带尤为重视。到了这一天,人们或在水阁、莲荡中乘舟演奏笙歌,迎风纳凉,借花香祛暑;或摆设缸莲、碗莲、盆莲,观赏芬芳五色花;或驾小舟采莲,插于瓶篮;或作诗词咏莲,画莲。为了替莲花“祝寿”,人们往往还在花茎上挂彩幡、彩丝,吃各种莲花莲叶和藕、莲子制作的美食,饮荷花酒(碧芳酒),城内外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如今,专门为荷花过生日的习俗只在少数地区流行,但国内很多地方,夏日依旧有赏荷的习惯。夏风轻拂中,走近一片荷塘,层层叠叠的荷叶如绿浪翻涌,粉白相间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展露花蕊,花与叶相映成趣。风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为燥热的夏日带来了丝丝清凉。北辰绿洲湿地公园、南屯荷花湾、临朐文化公园、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里,荷花正肆意盛开。当疲惫与厌倦袭来,不妨到这些荷塘边上小坐,仔细聆听风吹过荷叶发出的沙沙声响,欣赏莲蓬低垂时展现的温柔韵味。此时此刻,不管你是否记得那些课本上的诗词,荷花与自然,都已经深深刻进了脑海之中。
  与露天广袤的荷塘相比,也有人偏爱园林的荷花。中式园林讲究“一步一景、移步异景”,只看荷花是远远不够的。十笏园里的绿植、荷花与水中锦鲤构成了一幅色彩浓重的中国画。由于十笏园的水面相对较小,不能大面积种植荷花,特意配植的荷花一丛一丛浮于水面,阳光下、水波里,与九曲桥、四照亭、漪岚亭相互借景,漫步于亭台、楼阁、廊桥之间,能更加感受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走累了,便寻一处水榭楼台坐下,观鲤赏荷之余,还能发现更多生动的细节。时而有小蜻蜓在水面之上掠过,时而有小鱼穿梭于荷叶之间。还有不少游客带着孩子一同前来,他们的欢笑声为这片园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欣赏之外,荷花也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古代有风雅之士特意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用来煮茶,是为“荷露茶”。荷叶可以包裹食材,如鸡鸭鱼肉,无论蒸煮烧烤,别有一番风味。莲子、莲藕更不必说,是大众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荷花也是传统中药材中“药食同源”的代表植物,荷叶、荷花瓣、莲子、莲房、莲须、莲藕等部位均可入药,现代科学早已证明,荷花具有清热解暑、止血安神、降脂抗氧化等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荷叶酒,不是用荷叶酿造的酒,而是把荷叶做器皿用来饮酒的一种方式。先将酒倒在鲜绿的荷叶上,再将荷叶茎柄弄弯成“象鼻”状,此时戳破荷叶,酒便从荷叶的茎柄空心中流出,人们就可直接在荷叶茎柄口处饮用。《酉阳杂俎·酒食》中有载:“历城(今山东济南)北有使君林……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碧筩杯,说的就是荷叶制成的酒杯。“吃货诗人”苏东坡在《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中曰:“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也成为宋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典型场景。
  人们爱荷花,因为那是自然赠予的视觉盛宴,更因为荷花是高洁纯净的象征。如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自然属性与作者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联系了起来。无数人从荷花中悟得人生道理,无论所处环境如何艰难,都应当时刻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摇。
  目前,潍坊的荷花已全面盛开,这是独属夏日的清新雅致。荷塘月色的中式美,亦需要亲身体验。那就带上家人、约上朋友,与荷花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