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肌理
生长文化年轮

(2025年07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元超

  漫步潍坊的街头巷尾,一座座文化主题公园如同镌刻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年轮,一圈圈晕染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诗意,既守护着城市的文化根脉,又孕育着创新发展的活力,成为城市文化繁荣的生动注脚。
  这些文化主题公园是凝固的历史书卷,将城市记忆深深镌刻。世界风筝公园以巨型风筝雕塑为“笔”,在蓝天白云间“书写”世界风筝都的传奇;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用四合院、年画、灯笼勾勒出民俗长卷,手工作坊里,木版年画的古老技艺代代相传;范公亭公园凭借飞檐斗拱的亭台与李清照纪念祠,让范仲淹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婉约才情跨越时空,与当代对话……它们将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潍坊的窗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象的场景中“生根发芽”,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
  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这些文化主题公园积极拥抱时代,成为文化创新的前沿阵地、城市发展的“创新引擎”。世界风筝公园引入VR、AR技术,构建沉浸式风筝世界,无人机编队表演为传统风筝会注入科技魅力;杨家埠民俗文化灯会用光影艺术重塑传统年味,实现古今交融;青州范公亭公园探索“文化+旅游”模式,通过角色扮演、虚拟对话,让游客“穿越”历史,感受文化名人曾经的生活经历。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隔阂,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深处“活”起来、“潮”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建设文化主题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更在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感。作为市民的绿色客厅,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同时以文化浸润心灵,提升市民精神境界。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它们吸引八方游客,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文化与生活、经济的深度融合,让城市发展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的积累,更需要文化的滋养。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在公园中相遇,城市文脉便有了生长的沃土。可以预见,在文化根脉持续滋养下,潍坊定能生长出更加独特而迷人的气质,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