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手绘年画

(2025年07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手绘年画(资料图片)。
  临朐手绘年画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当地古代兴盛的草编、布艺、刺绣、石刻壁画、木版烙画等民间艺术,多用于民间装饰家具、粉饰墙壁、美化墓穴,以及绘“财神”“喜神”“门神”“灶爷”等。后来,人们逐渐演变为用笔、颜料及纸张绘成画作。因其主要用手与笔绘作,画品又被民间常用于过大年张贴门庭墙壁,增添年庆气氛,故人们习称为临朐手绘年画。临朐手绘年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传承与嬗变历程。境内考古发现的北齐古墓壁画、唐代浮雕、东镇碑画、石佛造像,验证着临朐古老的手绘画作的传承历程。明清时期,近百名绘画名士及他们的画作,展示了民间手绘画作的后继盛况。
  最初,临朐民间绘画艺人以手摹绘“财神”“喜神”“门神”等画作,用以装饰门户、庭室。在当地剪纸、草编、刺绣、布艺等民间艺术熏陶下,不断吸收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及天津、上海等地的民间绘画要素,逐渐形成了富有创意、构图完整、用色热烈、主题鲜明的艺术画风。在画面上,具有传统图案之美感,又展现了不同时代人民生活的审美情趣。在色彩方面,以红、黄、粉等暖色为主调,又大胆融入胭脂等多种颜料,使画面更显绚丽、热烈。在画风方面,既有现实主义的根基,又引入浪漫主义的格调,使画面创意入时,构图饱满,情感真切,以形写神,给人以欢欣喜悦、奋发向上、回味无穷之感觉。
  临朐手绘年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出现过不同的形式与内容。旧时,多以神仙及花鸟为主。上世纪50年代,多绘制“年年有余”“六畜兴旺”等反映丰衣足食、向往富裕的画作。上世纪80年代始,出现了一大批反映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的年画作品。身处基层的广大农民作者,运用手中之笔,独立构思,交流技艺,取材民间,反映生活,探求广大基层民众之“心声”,寻找浓缩社会生活之“窗口”。他们多角度、多题材、多形式地反映时代变革与民情新貌,努力展现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尽情抒发劳动大众对新生活的追求和赞美,赋予了手绘年画时代内涵,展现出独有的民间绘画魅力。
  (据《潍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