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杨晓平
“真没想到手续这么简单,3天就拿到了300万元的贷款。”日前,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的王玉丽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玉丽告诉记者,因市场变化,他们需要先给菜农结算费用,以保障后续的蔬菜生产和收购等,容易造成合作社资金周转困难,通过金融部门的帮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王玉丽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寿光构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受益者之一。为进一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寿光监管支局、寿光市发展和改革局共同构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相关措施加快落地。
寿光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张众告诉记者,构建协调机制的核心是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一头连着金融机构,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供给,优化对小微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一头连着小微企业,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
“成立工作专班后,首先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申报和推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需求端。”张众说。
王玉丽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就是在走访活动中发现的。工作专班对合作社情况审核研判后,将该合作社纳入推荐清单,推荐给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该银行以这家合作社在蔬菜产销服务平台上的交易数据为授信评估依据,发放了300万元、为期3年、额度可循环使用的经营贷款。“市里成立工作专班,我们发展信心更足了。”王玉丽坚定地说。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银行通常难以准确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搭建协调机制,打破了银行、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我们能更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增加了贷款投放评审依据,增强了银企精准对接成效。”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郝旭说。
用真金白银为小微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精准帮扶,在寿光并非个例。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寿光各级各部门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并完善了“数据增信”“出口报关单融资”“科创积分贷”等多种金融产品,受到广大小微企业欢迎。
去年11月以来,寿光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工作专班及相关部门累计走访各类经营主体7万余户(次),并通过协调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