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爽 通讯员 刘远
在潍坊市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训区域,DMG五轴加工中心、德国FESTO核心部件实训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系统等总值2200余万元的先进设备高效运转。在这里,教室与车间的界限已然模糊,作为国家技工院校第一阶段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该专业已成为区域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孵化摇篮”,堪称技工教育的“王牌专业”。
工学一体,让课堂与车间“无缝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彻底打破传统“理论与实训脱节”的教学壁垒,构建起“做中教、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入学起就交替在教室与实训室、学校与产业学院接受融合式培养。老师赵均玺说:“专业紧扣当下新时代机电产业发展新态势,拥有涵盖机电一体化工作站、现代数控加工中心等20余个实训室,让学生全面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如PLC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均直接以歌尔、潍柴动力等龙头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并将“6S”现场管理和安全操作规程融入日常教学,打造新型复合型人才。专业还在共达电声、海信、北汽福田、潍柴动力等10余处校外实训基地设置实质性的“岗位实习”,真正让学生在“校园学习”与“职场实战”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产教融合,产业学院架起“育人立交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工匠。”这是潍坊市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也通过北汽福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海之晨工业AI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平台得到了实践认证。目前,该专业已与1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双向转化。该专业还积极推进“职教出海”,与青岛海之晨越南公司合作开展境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将“潍坊技工教育模式”推向国际,成为产教融合的“样板案例”。
匠师领航,硬核师资托举“技能高峰”。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操、既会教学又善研发”的师资队伍,是该专业的“硬核底气”。28名专任教师中,一体化教师占比89%,8人拥有高级职称,22人持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更有国家级裁判、省技术能手、省优秀教师等“大咖”坐镇。他们既是讲台上传道授业的“名师”,也是车间里攻坚克难的“工匠”:带领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50余个;编写活页式教材7本,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每年为盛瑞、歌尔、潍柴雷沃等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1万人次,成为企业眼中的“技术后盾”。
育人为本,实现从“校园学子”到“企业骨干”的蜕变。“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这是合作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近3年,1800余名学生走进共达电声、潍柴动力、潍柴雷沃等龙头企业,成为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运维、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的骨干力量。除了培育技能人才,专业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近三年,学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共计5项,到位经费总额140余万元;完成送技入企1000余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成为助推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从校园实训室到企业生产线,从本地车间到国际舞台,潍坊市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正以其深厚的工学一体化根基和紧密的产教融合实践,源源不断培育着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力印证了其在区域技工教育领域的“王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