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香浸润每一颗童心

——记潍城区芙蓉小学教师姜奕彤

(2025年08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徐艺华
  在潍坊市潍城区芙蓉小学的走廊里,时常传出朗朗的吟诵声。那是语文教师姜奕彤正带着孩子们诵读《成语接龙》,清脆又充满活力。这位深耕课堂十余载的教师,独创“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把方寸教室变成了孩子们的阅读乐园,用书香浸润着每一颗童心。
  “要让课堂装下更多好书,就得给课文学习做减法。”这是姜奕彤摸索出的教学秘诀。她把预习功夫下在课前:设计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熟悉内容;课堂上用“开火车”方式抽查,再集中点拨重难点。
  一篇课文最多用一课时,效率却惊人。当其他班级还在逐字逐句分析时,她的学生早已举着课本问老师他们能读新书了吗。这“减法”背后,是对教学规律的深刻把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反而让他们学得更主动。
  “课堂可以小到只有一块黑板,但阅读世界要大到装下古今中外。”姜奕彤说。低年级的《学拼音儿歌77首》课堂上,孩子们跟着录音打节奏,还争当“小老师”领读,稚嫩的声音里满是成就感;二年级《成语接龙》课上,“星级闯关”玩得火热:拼读、猜释义、编故事,50个成语一课时就能轻松掌握,盖满星星的闯关卡比任何奖品都珍贵。
  四年级的墙壁上,“唐诗地图”“宋词地图”铺展开来。两个月就能背下50首课外诗,最快的孩子7分钟就能流利诵完,仿佛与千年前的诗人隔空对谈。到了六年级,《读论语 学成语》成了新宠。姜奕彤用歌诀乐读法降低吟诵难度,以辩论会探讨“仁”“礼”思想,让文言文在孩子们眼中变得鲜活。
  在姜奕彤的课堂里,孩子们的眼神因阅读愈发清亮,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