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境界、高素养、高标准,青州一中——

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筑牢教育根基

(2025年08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董 雪

  近年来,青州一中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把教师放在学校舞台中央”的理念,通过科学激励、课堂赋能、教研提质、系统培养等多维举措,着力打造一支“高境界、高素养、高标准”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科学激励,凝聚育人初心。为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学校深挖校友、爱心企业家等资源,构建起完善的《青州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激励体系》,以“五项基本原则”为导向,对贡献突出的教师和团队给予精准奖励。每年开展的“书院芳华”系列评选活动成为校园里的温暖风景,“杨云春博士教育基金”“坦博尔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的颁发,让敬业奉献者站上荣光舞台。通过隆重的退休仪式,为耕耘数十载的教师送上敬意与祝福。一系列举措让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使命感持续升温。
  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练兵场。青州一中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起“四段循环式学思课堂”模式,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教学相长”原则,确保每节课实现“三个到位”——必备知识落实到位、高阶思维训练到位、情境运用解决到位,让课堂真正成为提质增效的核心载体。为推动课堂教学持续优化,学校创新实施“四线课堂改进促进法”:校级领导带头推门听课,班主任蹲班深入观课,党员示范课树标杆,备课组长引领课传经验,骨干教师研讨课探方法,青年教师公开课促成长,形成了“人人听课、课课研讨”的浓厚氛围。“三阶四维”课堂落实专项行动、高效课堂建设推进会等载体,推动教师将育人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三题能力大赛”“高考备考能力测试”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倒逼教师深耕高考命题规律、精选教学素材、优化施教策略。近年来,教师们的课堂设计更精准、互动更高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抓实教研,夯实专业根基。青州一中将教研作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构建起“制度护航、常态落实、精准发力”的教研体系。学校先后出台《日常教学行为规范》等多项制度,明确“谁聘任、谁管理、谁考核”的责任机制。校级领导带头包靠学科建设,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校长每周抽查听课记录并通报结果,让教研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学校创新推行“三有”教研模式——有形、有实、有品,常态化开展“每日一研”“每周集体教研”等活动,确保教研接地气、有实效,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惠及于学生。学校积极拥抱教育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优化教学诊断,探索出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系统培养,助力成长成才。学校面向新教师的“雏鹰培养计划”,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面向中青年教师的“雄鹰腾飞计划”,以“骨干教师研讨课”为载体,助力教师突破成长瓶颈;面向老教师的“精英领航计划”,发挥其经验优势,让“传帮带”薪火相传。定期邀请教育名家传经送宝,班主任管理智慧分享会碰撞育人火花……多元化的成长平台,让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学校还鼓励教师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以问题解决推动专业成长,形成“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的良性循环。
  2024-2025学年,全校共有238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1人课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1人实验课入选“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精品课名单,1人被评为“潍坊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获评“潍坊市优秀教师”,6人获评“潍坊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34人在潍坊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青州一中这片教育沃土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