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石磊 刘学华)昌乐县立足县域实际,围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一体推进,探索打造“一元指导、一个平台、一种模式、一套机制”“四个一”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思想一元化、资源共享化、行动一体化、创新项目化”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强化“一元指导”,确保思政工作思想一元化。11月7日,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举行第11周主题升旗仪式,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刘光杰以《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为题,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昌乐县坚持党建统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学校构建起“学校党组织-学生发展服务中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思政工作格局。“学校党组织书记带头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不仅为全县思政课教师树立了典范和标杆,更为学校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封连武说。
搭建“一个平台”,实现思政育人资源共享化。昌乐县成立了3个涵盖高中、初中、小学的思政一体化联盟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示范课展示、课题研究、教师交流、专题培训、资源开发等工作,在交流沟通中打通学段壁垒,实现相互借鉴、协同育人。建设“五统一”网络资源库,从56所学校上传的资源中甄选出优质教学设计120个、教学课件120个、单元检测试题30套,挖掘、汇集各学段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成立昌乐县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手育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社会的“大思政”育人环境。
创新“一种模式”,落实思政教研行动一体化。教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昌乐县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思政课教研室,推行思政课教师大备课制度和校内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思政育人水平。定期召开学校思政课观摩及学校学科教研室主任例会,加强了经验交流,开拓了思政育人格局;实施课程思政工程,打造一体化思政“金课”和思政“精品课”,3个思政“金课”和3个思政“精品课”入选潍坊市思政课资源库。
完善“一套机制”,实现思政创新项目化。建立思政课堂创新项目化研究机制,“项目化”推动思政育人改革创新。昌乐二中的“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昌乐一中的“依托海航基地建设 铸就国家安全意识”,先后被确定为市思政课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新城中学的《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的“三四三”模式研究》被确定为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27名思政课教师在潍坊市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案例评选中获奖、10余名思政课教师在市教学研讨会上出示公开课、交流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