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安丘市辉渠镇衡野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场长王维美

(2022年12月1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初冬时节,葡萄采摘早已收尾,但安丘市辉渠镇衡野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还是一派忙碌景象。农场负责人王维美和工作人员正在葡萄大棚里忙着松土、断根、追肥,精心做好田间土地的后续管护,为来年的丰收打基础。
  半丘陵地上种出20多种葡萄
  冬日暖阳,天空湛蓝。走进大棚内部,一条宽阔的长廊一直延伸到农场南头,一排排葡萄架在田间整齐划一。趁着天气晴好,王维美和工作人员正在葡萄棚里忙活。
  王维美告诉记者,雹泉村地处半丘陵地带,传统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桃子,农产品附加值很低。“我之前从事个体经营,2015年注意到国家政策逐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决定投身农业生产。”王维美说,有了这一想法,当年她便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建起占地几十亩的大棚。
  “刚开始我是想把土地流转过来,带领村民一起建大棚,把种植模式统一起来,形成规模种植,打造一个水果采摘园。可大家认为花7万元建一个大棚成本有点高,不如跟着我干,就都放弃了。”王维美说,万事开头难,但她还是顶着压力把大棚建了起来。
  起初,王维美在大棚里种植了草莓和葡萄。“后来发现草莓产业链单一,难以做深加工,销售周期也短。但葡萄不仅在品质提升上有很大空间,而且销售时间长。”王维美说,因此她逐渐减少草莓种植,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现在有早霞玫瑰、阳光玫瑰、醉金香、玫瑰香等超过20个品种,面积已达到60亩。”王维美说,一个品种卖完,另一个品种上市,多个品种错开上市时间,能销售半年。
  小葡萄“串”起乡村致富梦
  为了提高大棚葡萄的产值,除了引进优良品种外,王维美还不断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和理念,尝试着延伸葡萄产业链。近年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有机种植,衡野农场的葡萄不但产量稳定,而且品质好,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我们葡萄地里用的都是有机肥,一亩地一年播撒三吨。”王维美说,葡萄品质提上来了,每年葡萄成熟时,坐在家门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采购商上门订购,而且价格比市场上相同品种的葡萄高出不少。
  另外,在种植高品质葡萄的同时,王维美还一直在提高葡萄附加值上费尽心思。“目前,农场产出的葡萄除了销售外,我们还酿葡萄酒,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王维美说。
  在王维美的努力下,衡野农场已成为一处集果品采摘、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据安丘市妇联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王维美充分发挥农场用工特点,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助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场吸纳周边超过200名妇女就业,带动家庭年增收两万余元。此外,农场还对提高土地集约化种植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安丘市妇联工作人员说。
  在王维美的带动下,农场还与周边的农家乐、桂花园基地、珍珠泉风景区等抱团发展,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了乡村旅游的大潮中,打造了安丘西部文化旅游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