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成
孔子有言:“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中国文化中,玉是一种气度,玉是一种风骨,玉是一种品格。
《红楼梦》中作者塑造的“宝玉、黛玉、妙玉”,以“玉”为其命名,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我们先看“潇湘妃子”林黛玉。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待者,日以甘露滋润,这即“木石前盟”的前世姻缘。
绛珠仙草、绛珠仙子,这绛珠,不就是红色之玉吗?
神瑛侍者,瑛者,似玉美石也。这神瑛侍者,恰恰就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玉之侍者,宝玉也。玉之形者,通灵宝玉也。
绛珠还泪,不正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吗?不正是红玉还泪吗?不就是对“朱玉”之消亡的一腔悲歌吗?
看妙玉的由来。妙玉出场是在第十七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妙玉的才情,则在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显露,黛玉与湘云在联诗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妙玉从山石后转出,作出点评后,又同回栊翠庵,妙玉联诗,一挥而就,一转前面风格的凄楚,连黛玉湘云皆赞赏不已,称妙玉为“诗仙”。其中的“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之句,又妙化东坡先生的《赤壁赋》与《石钟山记》,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赤壁”,恐怕作者就是在暗指那“赤壁”,那红色政权,朱家的江山吧?那石钟山,想必就是念念不忘的钟山之玉吗?
黛玉是竹的化身,妙玉是梅的精魂,那宝玉呢?宝玉在七十七回中的一番议论:“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
在这里作者借宝玉之口,极力盛赞诸葛武侯和岳武穆如松柏一样,正大高洁,我们再联系第一回中脂胭斋评语“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二贤如松柏,万古长青;二贤之遗恨,及今不尽啊!”
宝玉也由衷地赞美松柏啊!
这是虚写的岁寒三友!
松竹梅岁寒三友,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那是中国文人精神风骨的写照,宝玉、黛玉、妙玉,作者把对他们的赞美与讴歌,巧妙地用“岁寒三友”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