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2年12月27日在潍坊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01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稳步攀升。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38.1亿元,同比增长4.1%。粮食种植实现面积、总产“双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5%。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35万人。
  (二)动能转换加速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四新”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占GDP的比重达到28%。全面启动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建设。入选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14个。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全省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城市试点。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等五类优质企业249家。
  (三)投资消费拉动有力,内需潜力持续释放。预计全年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新增省外内资到位资金1714亿元。济青中线长深高速以东段年内将建成通车,潍烟高铁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提前完工运营。潍坊港实现一体化运营。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总量达到9家。青州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四)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壮大。全国唯一“区块链+蔬菜”质量安全应用试点进展顺利。预制菜产业名城建设全面起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组织沿黄8省线上参加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式,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建成通水。
  (五)改革开放协同发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行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推进市场监管“首次不罚、首次轻罚”机制。完成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任务。深化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创新推行“带押过户”。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将突破1万亿,新增上市公司2家。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400亿元。
  (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成效显著。1-11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7天。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9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生态治理创新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水土流失持续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725万千瓦,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250辆。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加快改善。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获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试区”。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前完成“健康中国2030”目标。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入选首届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
  (八)风险防控精准有力,发展大局和谐稳定。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口集装箱专仓外“应检尽检”落实率100%。1-11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2.1%、42.5%。兜牢基层“三保”风险底线。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市委“1441”工作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聚力“优存量”“扩增量”两手抓,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编制印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五个优化”全覆盖。新增注册商标2万件以上。集群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900万千瓦。
  (二)聚力科教赋能,提高创新自立自强能力。推动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提质增效。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以上。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2.15%。加快教科产融合发展基地建设,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新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80人以上。
  (三)聚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固经济增长基础。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400个。省外内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实施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新增消费维权服务站300处以上。实施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创新提升行动,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150家以上。
  (四)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烟高铁建设。推动济青中线全线贯通、明董高速建成通车。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新建75个智慧社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推动潍坊港冲刺亿吨港口,谋划建设滨海、高密、诸城三个临港经济区(产业区)。积极融入重大区域战略。
  (五)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全域“无证明城市”建设。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机制,搭建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平台。市属一级企业户数压减到10家左右。全面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新建产业或创投基金10只以上,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以上,争创国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农综区纳入全省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工作进程。扩大双向投资规模。
  (六)聚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拓展创新新时代“三个模式”。创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争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50个以上。新增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基地10家。建成运营潍坊“三农”大数据平台。新增100家市级以上示范社。打造100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化管理村,新创建垃圾分类试点村居不少于100个。
  (七)聚力生态赋能,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控河流断面、省控以上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分别达到71.4%、70%以上。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省定任务。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1%和2%。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引导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八)聚力文化赋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潍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面融入沂蒙、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建成市级非遗综合展馆,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新开展“东亚文化之都”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升级,建设元宇宙智慧文旅综合体验中心,拓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
  (九)聚力提升民生福祉,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以上。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为13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环境无障碍改造。新建500处助老食堂。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60所、幼儿园130所,提升乡村学校110所、幼儿园252所。新开工棚户区改造5994套。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95%以上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
  (十)聚力守牢一排底线,营造安全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粮食面积、总产分别保持在1030万亩和87亿斤以上。深入落实“八抓20条”创新措施,全力确保重点领域生产安全。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潍坊、法治潍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争创双拥模范城“七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