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之韵

(2023年01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国钟
  齐鲁腹地,昌乐城东,有首阳山,又称孤山。
  山不高,也不大,主峰海拔266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矗立在潍坊北部一马平川的广袤平原上,傲然独立而蔚然深秀。秋日的雨后,立于山顶,极目北眺,百里之外,烟波浩渺的古之所谓北海——渤海仿佛隐约可见。
  此山名扬四方,是因山顶有这座不知始建于何时的夷齐祠,还有紧靠着它的孤山神庙和侧立西边的龙王庙,山之南坡则是潍坊市委党校新校所在地。为有德有功者特别是对社会有益者建祠建庙、树碑立传,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因为孟子当年有“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的话,后人就将这里看作伯夷、叔齐采薇作歌的归隐之处,而且立祠纪念,以便时时追慕。此祠自建以来,历经千百年,虽屡经废兴,而来此拜谒者络绎不绝。久而久之,这香火鼎盛、人声鼎沸的山中,仿佛真是氤氲着一股君子之气,闪耀着一团高贵之光了。
  回首南望,还有一座山,与此山遥相辉映,名曰方山。山上有一座方山庙,是纪念明代进士、昌乐知县、湖北武冈于子仁的,他清正廉明、为民除害,死后被当地人尊称为“方山爷”。
  两山之间,一条桂河相连。它发源于方山北麓,如一条玉带,自西南一路蜿蜒而来,至首阳山市委党校之前,在这里形成一个宽阔的湖面,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将山林、校园映照其中,继而向东北流去,经寿光而入渤海。
  市委党校的建筑群,就掩映在湖北岸郁郁葱葱的绿色林海之中,红色的屋顶,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是绿树蓝天之间一颗颗闪闪的红星。
  它北靠首阳,南临桂河,东连沃野,西邻县城,整个校园依山就势,参差错落。首阳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障,把整个校园环拥在抱;一条称作“槐花谷”的沟壑,从首阳山密密匝匝的林间下来,自西北而东南,迤逦穿过校园,注入南边的桂河,将山、河、校园连为一体。天地之间,山环水绕,又为校园平添一种疏阔与灵秀之美。桂河南岸的宝通大街,似一条长龙从中部横贯整个潍坊市的东西,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动静之间,让这座校园显得更加幽深与静谧了。
  进入学校素朴简约的公园式大门,迎面是一块120吨重的泰山巨石,两侧各有一株树龄二三百年的国槐,高大粗壮,树冠婆娑。这是一个出人意料却又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组合。两棵古槐,既有栋梁之相,又有心怀家国的寓意——槐者,怀也,国槐者,怀国也!泰山石除了稳如泰山之意,整石纹路若烟若云,云山间一条曲折而漫长的登山之路清晰可见,时窄时宽,时陡时平,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云遮雾绕,像极了泰山登顶的漫漫征程。
  校门右侧,是一带弧形小花圃,密植着红叶小檗和小龙柏,宛如一块红绿相间的巨幅迎宾画儿。花圃的中间,两株千年古本紫薇,各有两三米高的样子,满树繁花,红红火火,开得正盛,不仅让人想起白居易“紫薇花对紫薇郎”的诗句来。
  顺路东行,是一座宽阔雄伟的石桥。花圃南侧的石楠、兰草与竹林间,隐着一块刻有“民心桥”三个大字的白色心形卧石,桥下是一个心形的深池,三面环柳,波平如镜。民心桥正东,是一片楸树林,曰“千秋林”,四五十棵的样子,或一树独立,或二株并峙,或三株联翠,应该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龄了,枝繁叶茂,笔直硕壮,棵棵都是高耸入云、气度不凡。一头是家国天下,一头是千秋万代,中间是一桥连心,这样的构思,可谓匠“心”独运,用“心”良苦。
  整个校园成环形布局,也如同一个巨大的心脏,以办公楼为中心,东南是会议中心、教学楼、图书馆、展室为主体的文化区,东北是以接待中心和宿舍楼为主的生活区,西北是运动区,东、中、西三条主路,外加一些纵横交错的林间小路,沿校园内侧贯通整个院子。
  千秋林则是一个枢纽,东路和中路由此分开,各个景点如线串珠似地在道路左右依次呈现在人们眼前:或湖谷廊栈,或亭阁雕塑,或花草竹树,或鱼鸟蛙虫,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林,有流苏林、修竹林、枫树林、法桐林、火炬林、白杨林、松柏林等;园,有柿子园、菩提园、杏园、桃李园、牡丹园、银杏园、玉兰园、玫瑰园、玉簪园、蔷薇园、月季园、桂花园、腊梅园;主题雕塑群,有代表革命精神的汉白玉领袖头像雕塑群,有凝聚传统文化与智慧的老、孔等雕像群,有寓意勤学苦读的雕像群,还有象征着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拓荒牛生铁铸像……
  校园内四季常绿,长年花开,万紫千红,姿态万千,各美其美,各有深意,就连一堵堵墙壁,也被常春藤、野葡萄写满了纵横的诗行。
  从千秋林往南,就是菩提园。五百株金刚菩提,一排排、一行行地整齐排列着,颇有气势。西边一半的树下,是石竹花,五颜六色的,开得正艳;东边一半的树下是三叶草,郁郁葱葱的,零星地点缀着一些小白花。菩提林的南端就是桂河宽阔明净的湖面。这里树林幽密,少有人来,正可林下沉思,面水悟道。
  从千秋林北行,则是校园的中路。路东不远处就是宽阔的求是广场,十棵柿子树整齐地分列两旁,春夏之际的郁郁葱葱,秋冬时节的红红火火,寄托着学校对于学员、对民族、对未来“实事求是、事事如意”美好祝愿。广场的北侧是汉白玉领袖头像雕塑群,几位伟人目光深邃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引得路过此地的人们不时驻足瞻仰。
  穿过广场,步入正东的会议厅,迎面的照壁上镌刻着“实事求是”的校训,旁边是各省、市、自治区和一些地市、大型国企教学基地的牌匾,足有七八十块,挨挨挤挤,满墙满壁。一大群外地的参访者,有的在对着墙上的这些牌子和介绍拍照,有的正在观看大厅的大屏幕播放的学校办学情况,参访人群里不时发出一阵阵啧啧的赞叹声。
  学校东北角的槐花谷,是一条幽密而深邃的天然山谷,接待中心和学员公寓区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它的周围。野花、野树、野草、野鸟、野虫儿们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山谷中,树木种类不少,却以槐树居多,有开红花的,有开白花的,春来槐香四溢,秋日黄叶飘飞,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平日里蝶飞蜂舞、鸟啼虫鸣,四时佳兴,一派天然。学员们学习之余,徜徉此处,或卧或坐,仰观俯察,一身的轻松与惬意。
  站在回环曲折的木栈道上,满坡满谷的花草香,混着泥土和雨水的气息,仿佛把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浸透了,一时间竟有些迷失的恍惚之感。倘若五月的仲夏,红的、白的、紫的槐花盛开之时,那才是槐花谷自己的佳节——一树树沁人心脾的槐香,一树树嗡嗡嘤嘤的蜂鸣,那时候置身此地,又会是另外一种感受,一种令人如痴如醉的感受了。
  沉思许久,我忽然有所感悟:“留一点荒芜,留一点禁区,留一点余地,多好!那才是对原生态的大自然的爱护,对天道的一份尊重、一份敬畏。做人、做事,包括为政,都是如此,都得如此。留下这不事雕琢的槐花谷,这大概就是学校留给学员的一道思考题吧!”
  办公楼北侧,校园的中心地带,是一处地形舒缓、绿草如茵的小高地,地势开阔,四围平旷,呈现出一种大开大合的气象。整个学校建筑的点睛之笔——首阳阁,就建在它的核心区和最高处,透着一股巍峨耸峙的气势。这是一座金顶红柱五彩斗拱重檐十字阁,纯木榫卯结构建筑,都是用三四百年的老旧部件组装而成。十六根饱经沧桑的古木圆柱屹立在十六个风雨雕琢的旧石墩之上,古砖古础,古椽古柱,古香古色,古朴典雅。阁内安放着的一块用巨大的钟乳石根切割而成的茶桌,平滑的桌面之下,如树根似冰凌的钟乳,依然能让人感受得到它自远古而来的洪荒之气。
  首阳阁正面朝东而偏南15°,在这个纬度的北方地区,这是藏风聚气、收纳阳光的最佳角度。阁上的匾额,是集颜真卿大楷竖排“首陽”二字,蓝底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于此阁中,或一人独坐,一杯清茶,一卷在手,北望首阳山,南眺方山,迎旭日,送夕月,可赏云卷云舒,可赏烟雨苍茫,古今兴衰得失俱涌心头,四时风霜雨雪尽来襟怀。或三五好友环围,纵论天下大事,共谈家国情怀,壮怀激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此阁之景,当能与诸城之超然台、青州之范公亭相媲美。想必来此阁者,定有西北望射天狼者,也定有忧乐关天下者。
  阁西北,是首阳湖,约有十几亩地的样子。湖水明澈,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日星隐耀,可观鱼,可赏荷,春来繁花灼灼,夏日蝉噪蛙鸣,秋时荻花瑟瑟,冬天冰雪莹莹,四围怪石佳木,湖面水鸟翩飞。如果说首阳阁重在阳刚之气,这一湖碧波则蕴蓄着一股明心见性的灵秀之美。这朱阁一栋,这碧水一池,似碧血,如丹心,真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首阳阁向南,从学校办公楼西路南行,是一大片宿根植物组合的花海,有格桑花,有波斯菊,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三五成群的粉蝶、蜜蜂和蜻蜓,在花海里忙碌着,偶尔还有一两只喜鹊从眼前闪过。秋虫的鸣声,山雀的叫声,林子深处还有不知什么鸟儿的啼声深一声浅一声地传来。花的气息,草的气息,树的气息,大地的气息,在和煦的风中,像阵阵清泉从身边流过。
  花海的南端,是一座凉亭,匾额名曰“养心”。从《大学》的“诚意正心”,一直到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心”字,它是天心、道心,是政心、民心,是南湖之心,是延安之心,是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之心。
  亭子的东侧则是一头生铁铸成的褐红色“拓荒牛”,双眼圆睁,两角前抵,四蹄蹬开,身上肌肉块块饱绽,奋力前奔,浑身透着一股初生牛犊儿的闯劲儿,哪怕前面是一片荒芜和荆棘。在一片花海之中,这一身赤红的铁牛,很容易令人想起犁牛之子的典故来,耳畔仿佛还能听到它哞哞的吼声。
  在秋日正午明丽的阳光下,我又回到那块巨大的泰山石和两株苍翠的国槐的前面,在首阳山的怀抱里,我仿佛感受到天地之间一阵清晰的心跳律动,一种历久弥新的律动,从首阳山巅、从首阳湖畔、从铁牛身边,从石楠、兰草与竹树间那块石头上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