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扬正气 赋能促振兴

——寿光市纪委监委以高质量监督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2023年01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通讯员 王 鹏

  行走在菜乡寿光大地,冬日暖阳轻柔地洒在身上,驻足于广袤田野,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现代农业生机勃勃;所见之处,村庄优美宜居、乡风淳厚朴实、农民安居乐业……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渐次展开。
  乡村振兴推进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去年以来,寿光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环节,重点突出“产业、设施、文化”三个方面,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大家“看项目、看亮点、看变化,比士气、比干劲、比作风”,坚持“一线工作法”,推动政策快落实、项目快落地、产业快见效,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助力鼓劲”。
  紧盯特色产业 促业态新、产业旺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寿光市努力克服新冠疫情跌宕反复的影响,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落地正大寿光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寿光预制菜加工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金投御达祥、蔬菜产业集团、天成、天惠等头部企业正加快从生产车间向餐饮中央厨房转变。
  “真是太感谢你们联系护航组了,在你们的协调下,仅仅三天,利率优惠的500万元贷款就办好了,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恒兴万亩渔业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对来访的寿光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
  紧盯潍坊市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目标,寿光市选取部分预制菜企业、项目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每月常态化包联走访,面对面了解诉求,点对点解决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解决影响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针对预制菜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协调发改、金融监管等部门制定具体方案,累计为18家企业提供支持资金2.8亿元,真正搭好搭实护企“连心桥”。
  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针对目前预制菜无相关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一般采用速冻调制食品的行业标准问题,寿光市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治本功效,督促蔬菜标准质量中心,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预制菜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打造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建立预制菜原料和菜谱数据库,探讨预制菜营养科学、风味科学、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等技术规范,着力构建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寿光现已研制全产业链行业标准7项、山东省地方标准14项、团体标准55项,研制的《预制菜良好操作规范——鲜切蔬菜》《预制菜质量要求——鲜切蔬菜》两项团体标准,成为山东省首批蔬菜类预制菜团体标准。
  护航设施农业 促人才兴、科技强
  发展设施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粮食安全与菜篮子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寿光市纪委监委开展“见人、见事、见效”立项监督,制定一台账、两清单,突出监督重点、释放监督效能,为设施农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人才是产业兴旺的基石,寿光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培养大量新型职业农民。为了找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难题症结,派驻纪检监察组以立项监督的形式,下沉一线、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立项监督的推动下,寿光市农业农村局探索打造“企业订单、机构列单、群众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开发新型职业农民手机学习APP;依托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等平台,创新实施“校园+田园”职业教育新模式,成立了“农技专家”“田秀才”组成的农业人才“师资库”,180余人成为“农民科技专家”,10万农民拥有了绿色证书。
  像这样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的做法,是寿光市纪委监委做实一线监督、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的一个缩影。
  独木不成林,形成产业集群是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寿光市纪委监委还综合运用“督访查”一体化片区协作监督机制,要求主管部门和属地部门加强动员,组建起全国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构建了以合作社联合会为龙头、15家镇街合作社分会为骨干、112家潍坊市级以上示范社为支撑的高品质合作社架构,带动85%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生产高品质蔬菜离不开智能化管理。为提升农业设施智能化水平,寿光统筹农业农村、科技、发改等部门联合强化技术指导,以“数字+”推动设施升级,建成投用了一批智能化园区,实现所有园区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和区块链全程追溯系统全覆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用好廉洁文化 促乡风正、民风淳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寿光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抓手,开展“监督护廉、清源固廉、正风育廉”行动,在示范引领带动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清廉成色愈发浓厚。
  “按照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公示满7天,没有问题的话就能享受到低保政策了……”寿光营里镇西黑冢子前村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议,村级纪检委员全程参加集体决策。
  管住“小微权力”是提高农村治理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寿光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提级监督,创新建立小微权力公开监督平台,推动村级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村成立村监督小组,群众发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一键举报,确保“身边人身边事”得到全程有效监督。
  廉洁文化的滋养潜移默化。寿光市纪委监委大胆尝试将廉洁文化融入展会、展馆和群众生活,依托菜博会首创用蔬菜语言讲好廉洁故事,串联各处纪念馆、陈列馆等政德教育基地,连点成线打造红廉精品示范线路。目前,以菜博会8号廉洁主题馆展区为核心的红廉精品示范线路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首选打卡线路。屯西村仓颉汉字文化馆用签到甩屏、虚拟翻书、AR成语墙等体验项目,将廉洁文化融入到青少年游学互动中。
  同时,为了让廉洁文化更有菜乡特色,寿光深挖镇村文化中的清廉元素,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景”要求,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文化队、图书室、公开宣传栏等载体以及清风墙、廉洁文化广场等场所讲好廉洁“好故事”,运用“村村响”大喇叭、“圣都清风”宣讲团等把廉洁文化“好声音”送到田间地头,试点打造“班子清廉、村务清亮、干群清爽、民风清淳、监督清明”的清廉村居,让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溢满菜乡大地。
  如今,清风徐吹,监督护航,寿光乡村振兴工作正稳步迈向新征程。寿光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立足监督首责,发挥监督优势,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以“监督之笔”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