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探索四种模式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社科联

  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力量的比拼。要充分发挥我市产业、文化、区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激发企业“用才”“留才”的主体作用,大力探索契合我市实际的人才发展模式,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探索“职教+人才”模式。立足我市职业教育优势,围绕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新型办学模式,健全多元办学格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全面推动职业学校与园区及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工学一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强化专业对接企业、学校对接园区的“双对接”,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支持职业院校、企业参与国家、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建设部分市级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和市级产教融合园区。探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新模式,打造技能大师共享服务平台,在技能大师与企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探索“产业+人才”模式。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业特色优势,按照“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思路,创新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服务体系。聚焦产业所需、人才所需,重视提高产业链和人才链的匹配度、紧密度,推进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各县市区应围绕本地重点产业领域,摸清人才家底,根据自身人才结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做好“产业+人才”的设计谋划。建强平台载体,充分发挥现有的创新创业平台、交流互动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培育,尤其注重抓好各类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
  探索“飞地+人才”模式。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精细化编制“柔性引才”需求目录。进一步打破县域地区与一线城市人才的物理空间屏障,可通过在先进地区建立“人才飞地”,广泛链接其人才资源,并采取兼职聘用等柔性用才方式,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引用”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特别是对于高层次人才,以不调动工作关系、不迁移户口的方式,直接向聘任单位提供相关智力服务、技术劳务采取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把专家人才引进来。
  探索“数字+人才”模式。深入开展数字技术赋能人才行动,构建人才政策“一网通查”、人才需求“一站受理”、人才服务“一网通办”服务闭环,推出“人才码”,实现“无形认证”“政策找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建设覆盖全市人才资源的“人才地图”。构建人才“数据池”,实现对全市各类人才的全覆盖。将人才坐标与企业坐标相对接,形成区域人才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数据对比,直观显示人才结构性矛盾和紧缺程度,为人才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建设更好潍坊·金点子”征集活动投稿邮箱:wfrb999@163.com,请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文件名请标注:“金点子”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