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充分利用人民调解这一有效方式,潍城区——

“微调解”调出大和谐

(2023年12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韶华
  通讯员 李学庆 王世学

  “有了微调解模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百姓找上门的少了,代理咨询的多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潍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丛海燕说。针对当前社会治理中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潍城区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充分利用人民调解这一有效方式,积极探索“微调解”理念,大力构建网格化、精细化人民调解机制,社会和谐指数不断提升。
  “我们小区卫生很不好,昨天跟物业沟通协商,没有效果不说,还生了一肚子气。您看这个问题咱们这能管吗?”居民王女士因为物业不作为十分生气。基层调解员了解情况后,迅速联系物业调委会以及住建部门,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潍城区以社区网格为载体,统筹楼长、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等各方力量,组成“微调解”队伍,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矛盾问题从源头入手,抓早抓小抓超前,调纷止争解民忧,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的效果。
  自“微调解”队伍成立以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80余起,帮助困难群体讨薪4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要不是调委会及时介入,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2021年11月20日,居民陈某在潍城区某宠物店花1万余元购买了3只宠物猫,结果回家后发现猫患有疾病,商家承诺退费后却又出尔反尔,双方因此发生肢体冲突,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员赶到现场后,耐心劝解和引导,经过多轮沟通交涉,陈某和商家各退一步签订了调解协议。
  近三年来,潍城区秉持“硬件建起来、平台搭起来、队伍拉起来、资源动起来、机制活起来”理念,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运行,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130余次。
  本着“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潍城区积极协调组织成立了13支70余人的专业调解队伍,为各个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提供精准靶向调解服务。去年以来,警情调委会接调322起,调成309起,成功率96%;诉讼调委会接调31起,调成24起,成功率77%。
  “不厌其烦为群众解难,真心实意给群众办事。”潍城区“老朱主事”调解室内挂着这样一面锦旗。在“老朱主事”调解室和信调委联合攻坚下,一起纠葛10多年的积案得以顺利解决,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这些老大哥、老大姐调解纠纷的水平可不一般,经常是三言两语就把复杂的纠纷化解了。”在潍城区,社区居民都有这样的共识。如今,越来越多的潍城区居民开始了解调解室,信任调解室,主动把争议纠纷交给调解室。
  近年来,潍城区先后成立了“老朱主事”“江宏劝和”“马如松律师调解室”等10多个品牌调解室,涌现出朱庆利、江宏、刘文远、王金山等30余名品牌调解员。西关警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江宏、张淑云、任光海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朱庆利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