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着眼于“有学上”“教好”“学好”“会学”

潍城区西关街办中心小学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2023年12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通讯员 考永昌)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承载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期盼。今年以来,潍城区西关街办中心小学党支部以破解上学难、课堂效率不均衡、家校联系不紧密等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为落脚点,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四个着眼”上下功夫,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着眼于“有学上”,全方位统筹教育资源。推进片区优化减压,结合学校实际,优化调整入学片区;尊重家长意愿,为“多孩同校就读”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到让学生就近入学选择更合理、更科学。推进校舍改造扩容,为保证教学用房,将学校附设幼儿园进行改造,新增8个教室;通过调整办公用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室、功能教室的利用率。
  着眼于“教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搭“研究”平台,着力激活教师“两技”发展之源,学校实施“四三驱动”共生式教研模式,建立常态化、程式化、特色化为教研机制,创新“主题式”“项目式”“漂流式”教研方式,从“需求点”“支点”“热点”确定教研内容,建立“共商”“共情”“共创”教研评价,实现教研提质增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搭“引领”平台,“深究”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启动“教师双提升”培养工程,依托“学、研、践、思”四部曲,借助“西青社”年轻教师团队活动强底子,承载青蓝工程、级部暖阳工程筑里子,建立起3个党员名师工作室,18名教师青蓝结对,60余名教师组成“西青社”,42名市区学科育人能手举行示范课40余节,全面夯实了教师队伍的价值建设和发展规划。
  着眼于“学好”,四方位抓实教学提质增效。广开“学”路,深刻领悟教学评一体化要领,建立学科共读营,为每一位教师配备《备课专业化》和《为深度学习而教》两本书,同时利用“西青社”活动,开展读书分享,带领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广开“备”路,发挥集体备课优势,精研“教学评一体化”内涵,依托学科组、备课组,固定半天时间集体备课,以“备、思、践、改”反复打磨的形式进行精细备课。广开“听、晒、评”路,积极探寻“教学评一体化”新路径,着力打造11632级点课堂,在“深磨”上见实效;研究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备课,研磨大单元教学,在“真”字上见实干;推行“四课三议”常态开展,反复打磨课堂;实行晒课“三部曲”,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新课程实施水平。广开“制”之路,“出新”金点教师积分管理制度,将教师业务成长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制定“金点教师”成长积分制度,各教研组依据制度细则考核量化教师各方面工作。
  着眼于“会学”,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不断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特色家校共育课程3次,举行校园开放日6次,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家长进课堂等活动6次;大力宣传推介教师风采、学生活动、教育教学情况等,营造浓厚教育氛围;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多次入校指导调研,搭建起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全面提升育人实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