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告

借“光”发展点亮“绿色经济”

——羊口镇积极开辟综合型能源开发之路

(2023年12月2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文/图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寿光市羊口镇立足工业重镇优势,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开辟以新能源为引领、多产业带动、能源与产业相辅相成的综合型能源开发之路,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沐浴着冬日的阳光,走进羊口镇,记者看到,在延绵的盐碱滩涂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羊口镇自然资源丰富,地下卤水储量丰富,年产原盐约200万吨。同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围绕如何实现一地多用,让资源互补、强强联合,羊口镇积极开辟新路径,将光伏发电与盐田制盐有机结合,形成“池上发电、水中制盐”的盐光互补循环模式,推动“传统盐业+绿色能源”高效融合发展。
  “盐光互补模式充分利用了晾卤池上层空间,把资源和土地优势转化为产业集群优势,在提高盐碱滩涂利用效率的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羊口镇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金艳告诉记者。
  能发电、有盐收、节土地、助增收……这是羊口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强镇战略、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羊口镇始终高点站位、系统谋划,立足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土地、自然资源优势,从能源供给侧调结构,全镇光伏产业正呈现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发展的底气越聚越足。
  “去年,我们新上了三个光伏项目,目前已全部投产运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可节约标准煤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2吨,烟尘18万吨,年均发电量达到5亿千瓦时,有效助力了‘碳达峰、碳中和’。”王金艳介绍说。同时,面对当地重要产盐区地下卤水超高超纯碱度的腐蚀挑战,他们预先建立样板工程进行试验,创新采用耐候钢制作光伏支架,对数百个盐池、沙池进行防渗修复,成功破解项目难题,为高盐地区、海上光伏建设提供了新方案,作出了新探索。
  下好转型升级“快手棋”,让“阳光”产业焕发勃勃生机。值得一提的是,10月29日,山东华电潍坊寿光羊口东、营里500MW大基地光伏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羊口镇光伏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悉,该项目是集发电、制盐于一体的盐光互补光伏项目,总投资55亿元,利用海域、闲置土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效益,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2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在此基础上,羊口镇积极探索光伏项目模式,目前已开发厂房屋顶光伏模式、盐光互补光伏模式、水面分布式光伏模式等。如今,熠熠生“金”的光伏项目,既为羊口留住蓝天碧水,也成为羊口另外一张亮丽的名片。
  发挥“阳光”动能,激发“绿色”活力。“我们坚定向‘阳’而兴步伐,正在积极对接储能电站和绿电绿氢能源一体化项目,希望依托羊口的品牌效应、创新能力,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能效益,闯出一条独具羊口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羊口镇工信委相关负责人马兴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