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告

多方齐心调解,邻里纠纷化解

(2023年12月2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奎文区人民法院社区巡回法庭。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吴海燕 文/图

  1名审判员、1名书记员、1名法官助理、1名法警,自带电脑、打印机、几张桌椅,一个简易的法庭,就这样搬到了居民的家门口。近日,奎文区人民法院社区巡回法庭走进梨园街道某小区,现场调解一起房屋漏水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最终,经奎文区人民法院民庭法官的调解,涉案双方在街道、社区有关负责人的见证下,自愿达成和解并当场过付相关赔偿。至此,这起耗时几个月的邻里纠纷,终于在法院、街道、社区等的共同调解下画上圆满的句号。
  今年2月底,家住梨园街道某小区的1楼业主李先生,因楼上下水管道漏水导致自家被泡,在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小区物业及该单元楼上业主诉至奎文区人民法院,并主张赔偿21000元。
  奎文区人民法院接到李先生的起诉后,经分析案情,并未急于立案,而是研究采用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此案,让案件实质化解,并于3月初在法院审判庭组织当事人诉前调解,然而除小区物业及2楼业主外,其余被告均未到场,给该案的调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进一步查清事实,街道主动靠前,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该单元楼上其他业主不认可1楼业主的诉讼行为和赔偿金额,不同意到法院诉前调解。”梨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彦亮说。
  要想解决诉讼问题,首先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其间,梨园街道、樱南社区联合奎文区人民法院再次主动介入,以“马扎会”的形式,多次与有关业主一起唠家常、说想法、找办法。“经过多次协商,街道、法院共同为该案开出了先解决业主关切的楼顶漏水、下水管道堵塞等问题,再调解诉讼问题的‘方子’。”奎文区人民法院民庭庭长杨相国介绍说,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决不能一判了之,只有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月16日,奎文区人民法院、区物业办公室、小区物业及相关业主在单元楼下召开碰头会,以部门、街道、社区、网格、物业“五级联动”的方式进行问题商讨,最终就维修基金使用、工程方案、施工监督等与业主达成一致。在多方推动下,该单元楼楼顶防水、下水管道改造工程于8月上旬顺利完工,让涉案业主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把重心用在了解决居民难事上,得到了业主们的认可与理解,既解决了居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又调解了邻里关系。”梨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正立说,在处理这件案件的过程中,法院、街道、社区、网格等都参与其中,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让幸福可知可感、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