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友
自怡园是潍坊一处开放的园林式休闲公园,颇有几分江南的韵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初名南松园,后更名为自怡园,光绪年间圮废。1992年,市政府按《自怡园图》复建,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园中一湖,湖水宛若一块浓稠的碧玉,深绿得仿佛沉淀了所有季节的草木精魂,又倒映着岸上树的深影,愈添几分幽邃。炎热的夏日,掠过湖面的每一缕风,都能轻抚出悠闲的时光。《楚辞·大招》中有“曼泽怡面,血气盛只”的诗句,湖曰“曼泽湖”,大概如是。
夏日的曼泽湖,是一个丰满而挤满了绿色的世界。在湖的四周,绿树环合,翠竹清幽,花草满地。一条绕湖健身的彩色跑道上,四季里的每一个早晨,都落满了晨练者的足迹,尤以夏季更甚。
湖南侧的两排法桐,加入了曼泽湖庇护者的行列,有成人一搂多粗的树干,如盖的茂密的树冠,筑起了一段绿色长廊,不仅夏日能遮阴,即是有小雨的天气,那密密匝匝的树叶,也会为你撑起一把天然的绿伞,以避风雨之袭。
垂柳是曼泽湖的又一道风景,围岸而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她妩媚的春色。到了夏日,鹅黄的绿渐呈现墨绿色或翡翠色的厚重质感,绿意盎然的枝条,如同一帘帘瀑布自然垂落,而婀娜飘逸的姿态,让你感觉她是一位优雅的女子。波光粼粼,柳影婆娑,仿佛置身梦幻仙境。柳枝摇曳成诗,宛如流动的绿色乐章。柳姿倒影成画,光影交错间仿佛能听见自然的私语。蝉鸣,莺啼,鹂呖,倾听天籁之音,让人心醉。
荷,是夏日曼泽湖的明星,是当之无愧的颜值担当。曼泽湖,是自怡园的灵魂。而荷,却是曼泽湖的灵魂。从暮春的“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就期许着一场与夏相逢的浪漫。先是小荷尖尖,如少年少女的羞见,再是花开盛宴,莲叶接天,舞着青春的身姿,给人以生如夏花的绚烂。若是早晨或雨天来到曼泽湖,空气中浮动着清甜微凉的荷香,直沁入人心脾深处。那香气,仿佛一剂柔和的药,荡涤了肺腑里的燥热浊气,使人爽心悦怡。
一湖的荷,在起伏的碧绿中,有时宛若仙子凌波,有时亭亭静立,自有一种灵动的妩媚。湖面之上,阳光被揉碎了,浮金点点,跳跃不定。蜻蜓时而点水,时而“钉”在荷箭上,恍如一个凝滞的标点,突然又急急飞走了。偶尔有鱼儿甩尾,尾鳍搅动水面,倏忽间便只剩下一圈圈涟漪,缓缓地荡开去。几只水鸭游来游去,平添了几分闲适。无论是早晨,还是薄暮,曼泽湖都展现着它的自然时序之美。
自怡园中的建筑,颇有些徽派的元素,青筠别馆、绛雪居、湖山真意亭等依湖或绕湖而建,有近百副楹联挂于其中。从此,曼泽湖不再是单一的荷的天地,湖光水色的美景,篆刻在一副副的楹联中,汇成一场楹联的饕餮盛宴。
湖光竹影里的“青筠别馆”,一座粉墙黛瓦的徽韵风格的建筑,以荷为邻,以水为镜,成为曼泽湖中独特的一景。馆内时常有京剧票友的相聚,那京韵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给炎热夏日一抹静心的清凉。京剧唱腔婉转回肠,搭配京胡、月琴等传统乐器,带来了“弦音绕湖”的沉浸感。
蜿蜒在湖畔的石磨小径,静静躺在树木花草的怀里。那一块块石磨的造型,一道道石纹,恰如荷花叶脉千年的沉淀,像极了岁月遗留的年轮、农耕千年的烟火,弥漫在湖水的烟波里。一墙之隔的西园街市场上,不时传来小米煎饼、石磨小豆腐的叫卖声,那是脚下已做了小径的石磨另一半生命的延续。有的石磨,成了湖岸的风景;有的石磨,还离不开生活的烟火。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在这里交响。
湖岸曲折,奇石错落。最亮眼的要数这石上的朱印篆刻。它汇集了先秦古玺、秦汉魏晋隋唐宋元印章和明清近代中日韩篆刻名家精品印章120余方,篆刻艺术凝于石上,尽显“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之美,为“金石之都”的潍坊,增添了一抹文韵新气象。
漫步夏日的曼泽湖,蝉鸣起于岸边林间,时高时低,连绵不断,织成一张无形的声音之网,笼罩了整个曼泽湖的空间。黄鹂、柳莺小巧玲珑的身姿、华美的羽毛在枝叶间闪烁,清脆婉转悦耳的歌声,在耳畔萦绕,好一幅“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美妙画卷。夏荷摇曳曼妙,亭台楼阁廊榭有楹联相缀,嶙峋怪石有朱印拱围,四周有草木葱茏。在这样的天地里行走,景色温婉秀丽,鸟鸣清脆悦耳,已是让人心悦神怡,而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色,更令人流连忘返。
自怡园是一座疏朗、悠闲、明亮、美丽的公园,曼泽湖主宰了整个夏季的时光。曼泽湖之夏,以一片深沉的碧绿,将喧嚣尽数吸纳,再轻轻吐纳出清凉。它用浮光、荷香、蝉声、鸟鸣,交织成一片令人沉醉的剪影。
夏日的早晨,居住在曼泽湖附近的人们不再懒惰,与太阳一起苏醒,犹然成为沐浴在曼泽湖风光里的宠儿,陶醉在曼泽湖的夏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