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亚欣 通讯员 刘童 王子函)“可否发挥奎文在外大学生和外地创业者群体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视角宣传、推介奎文?”“如何集中全区分散的文旅资源,发挥文旅产业的规模效应?”近日,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界别同心汇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场面活跃,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是奎文区政协召开“有事多商量·奎文商量”月度协商会的现场,围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助推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协商。
与会政协委员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与多家单位负责同志互动交流,提出了很多内容具体、参考性强的意见建议。换届以来,奎文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协“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建设工作要求,积极搭建协商平台、健全协商机制、完善协商链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界参与、多层推进的“全域协商”新格局。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搭建平台是前提。奎文区政协把例会协商摆在重要位置,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重大问题,与委员面对面沟通交流,开展靶向协商。建立“月度协商会”制度,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专题协商、界别协商,推动专委会、委员界别活动组与对口部门常态化协商交流。在社区、企业、产业园区、特色楼宇建立19个委员基层联系点,基层联系点设立“家门口议事室”,在8个街道设立“家门口议事厅”,定期召开“家门口议事会”,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制度机制是基础。奎文区政协建立领导点题、委员荐题、部门商题、群众征题的议题精选工作机制,紧扣民生现实需求、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探索建立“1+N+3”调研模式,围绕1个主课题,多个专委会、委员界别活动组联合开展调研,形成“主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综合调研成果,使调研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可行。建立政协牵头抓、对口部门靠上抓、相关部门共同抓的“1+1+N”部门联动协商机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开展专题协商、界别协商。
协商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政协协商能够持续推进、永葆活力的关键。奎文区政协及时报送调研报告、重点提案、委员意见等协商成果,助推协商成果落实落地。采取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提案委统筹安排、承办单位具体负责的方式,推动提案办理工作协商到位、督办到位、落实到位。对社情民意信息、委员意见建议及其他重要协商成果,掌握办理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对落实不力的加以督促推进,确保协商“议得好”向成果“办得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