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通讯员 杨志伟
获评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区、全国珠心算教学实验区、全国数独教学示范区等称号,30余处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等国字号荣誉……近年来,潍城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重塑学校建设、强师兴源、以质图强新增长极,教育首位度大幅跃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学在潍城、学有所成”城市名片更显魅力。
超前谋划统筹推进
打好学校建设“组合拳”
下好学有所教“先手棋”。着眼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潍城区提前谋划、综合应对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的“入学潮”,确保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潍城区实施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构建“政府投入+市场运作”双轮驱动融资模式,建设融合空间设计、智慧教育等现代元素的未来学校。截至目前,7处学校建成投用,8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筑牢优质普惠“稳定器”。潍城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连续落实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城镇居住区配套园“交钥匙”工程、属地街道中心园增加学位供给等方式,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近几年,13处幼儿园建成投用,17处公办园年内建成。
守好强镇筑基“责任田”。坚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对17处街道中小学和教学点资源整合,完成21处学校塑胶场地改造、供暖设施提升,更新8000套中小学老旧破课桌凳,街道学校实现省级数字校园达标、触控一体机配备、学习空间开通全覆盖。
外引内培量质齐升
按下强师兴源“快进键”
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持续推动人才驱动发展战略,借力紧缺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今年引进新教师223名,全力构筑聚才洼地、用才高地。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潍城区近3年招引高校毕业生1000余名,教师队伍结构实现变革性重塑。
用好名师培塑“孵化器”。潍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创新培养方式,遴选100名后备人才、骨干教师,外派到北京、深圳、江苏等5地10所名校长领衔学校进行脱产“影子跟岗”。发挥驻地大中专院校资源优势,联合12处高校成立“潍州联盟”,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互惠互利。
形成人才集聚“蓄水池”。潍城区深化“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年均实现区域内教师流动20%以上。充分发挥每年100万元“教学成果奖”激励作用,在教师节评选表扬潍城名师、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近年来,有46名教师新获评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等称号。目前,潍城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800余名,占教师总数的30%。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锻造以质图强“金刚石”
强德固本展现新气象。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潍城区把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指标,筑牢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链。实施强德固本行动,发挥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郑板桥政德教育馆等场所的德育功能。潍城区德育工作受到团中央肯定,德育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轻负优质”呈现新样态。组织中小学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探索建立教师“弹性上下班+偏远薄弱绩效补贴+严控非教学事务”、学生在校“弹性上学+午餐午休+课后服务”等减负机制。潍城区“双减”典型做法2次获得教育部点赞。
特色发展实现新作为。潍城区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机制。潍城区3项案例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研究案例。潍城学子在世界机器人比赛等赛事中斩金夺银、成绩优异。聚焦文体并进、体教融合,发挥体教融合示范区先发优势,探索“1+N”体教融合发展模式,打造1处体教融合中心校,大力推广游泳、三大球等“N”个项目。潍城体教融合典型做法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集中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