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充当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如何让救助更有力度、识别更有精度、帮扶更有温度?
为借助品牌的力量,高效精准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总要求,潍坊市民政局以“鸢·助你”社会救助品牌为牵引,提出“一县(市、区)一品牌、一镇(街道)一特色”创品牌工作思路,合力打造市、县、镇三级社会救助品牌体系。其中,潍坊市“鸢·助你”、临朐县“朐·帮你”被评为全省首批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近年来,我市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品牌亮点工作让困难群众救助更及时、更精准、更有温度。
“鸢·助你”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庭困难不用愁,低保政策来兜底》《突发急难生活愁,临时救助来分忧》……这些宣传短片让昌邑市乡村文化广场的观众对社会救助有了更多了解。
这是昌邑市在电影下乡活动中,电影放映前插播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短片,这些短片是存储在“鸢·助你”二维码明白纸里的内容之一。
“鸢·助你”二维码明白纸,是潍坊市民政局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传统明白纸优化升级的“数字版”。二维码借鉴“一码通”模式,将展示内容分类前置,设计了“‘鸢·助你’解惑、‘码’上教你办、‘码’上公示”三个二维码,向群众告知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发现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公开社会救助信息。
群众使用智能手机即可做到“一扫知”“一键救”,通过扫描“鸢·助你”解惑二维码,就会了解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社会救助政策。
群众通过扫描“‘码’上教你办”二维码,即可了解相关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和办理方式、流程、渠道、地点以及救助标准等事项。
我市通过公开市、县、镇三级服务监督热线,可及时受理、帮扶可能需要给予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的人员、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以及临时遇困、生活无着需要给予社会救助的人员等。
我市通过“‘码’上公示”二维码,链接市、县两级政府网站,公开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政务公开事项,向社会公众告知救助人数(次)及资金支出情况等社会救助统计信息。
我市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让“鸢·助你”二维码明白纸飞到了广大群众家里。
“‘鸢·助你’解惑”刊载了教育、民政、司法、人社、住建、医保、残联、慈善总会等8部门(单位)27项救助政策。
“线上教你办”助力推广使用爱山东APP社会救助小程序,“线下教你办”公布15个县市区(开发区)的152个镇街(园区)救助业务办理电话和办公地址。
明白纸覆盖全市7027个村居、63.5万户相对困难家庭,“图文教你办”宣传画覆盖3.2万户无智能手机家庭,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社会救助办理流程和办理地点等。
“朐·帮你”架起困难群众连心桥
“多亏了政府,我才能活下去。”临朐县蒋峪镇34岁的王亮(化名)是一名尿毒症患者,享受低保待遇,因为身患尿毒症,他持续透析了三年多。他与父亲的肾源配型成功后,可以进行肾脏移植,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但高昂的手术费又难住了一家人。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临朐县、镇、村立即为其办理了临时救助,同时联系到慈善总会,进行了慈善救助,帮王亮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临朐县选聘社区、村级民生保障协理员470名,负责对网格内的村民开展政策宣讲、社会救助、帮办代办等服务,做到走家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安全防范全覆盖,提高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效能。
今年以来,通过协理员入户摸排和跨部门数据比对,利用“铁脚板+大数据”提高“政策找人”效率,临朐县已将662名生活困难的群众主动纳入了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范围。
近日,临朐县柳山镇东沟村分散特困人员王乐升家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看到照料他的山东和贵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看到摆在面前的蛋糕,听到大家为他唱起的生日快乐歌,老人眼含热泪激动地说:“真没想到70岁了,还有人记得我的生日,父母去世后我就再也没过个生日,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为更好地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居家照护服务,临朐县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服务模式,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制定精准精细的上门服务内容,多角度关心关爱分散特困老人,将优质服务真正送到老年人家中。
今年以来,临朐县民政局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思路举措,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围绕“七个转变”重点发力,将党建引领社会救助、落实落地“三主动”、“慈善+救助”、“物质+服务”等工作融入“朐·帮你”社会救助品牌中,实现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构建起全维度、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用“贴心”“连心”“暖心”架起了与困难群众的连心桥,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15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6070人次,切实兜住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社会救助品牌创建全面开花
近年来,潍坊市各级民政部门完善主动救助机制,擦亮服务品牌,打造救助品牌矩阵,提升救助服务质效,创品牌工作深入开展,各县市区(开发区)都已推出各自的社会救助品牌,一个个用心用情用力的救助服务品牌构建起了潍坊社会救助品牌矩阵,织密织牢了兜底保障网。
奎文区“幸‘奎’有爱,‘文’暖你我”、潍城区“潍众帮”、坊子区“救助有‘坊’”、寒亭区“亭好办”、青州市“青·益助”、诸城市“诚心帮”、寿光市“菜乡·福寿帮”、安丘市“安馨助”、高密市“夷起帮”、昌邑市“昌城有爱·邑心为民”、昌乐县“乐优助”、高新区“潍爱·高新”、滨海区“滨有爱·海助你”、峡山区“峡行善助”,这一个个品牌的背后反映的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品牌之光、救助之暖。
潍城区“潍众帮”社会救助品牌中的“众”字,包含了“跨部门联动,构建综合救助大格局”“全社会参与,形成社会救助新生态”“多元化服务,实现救助质量再提升”三重内涵;“帮”字突出将“被动救”提升为实施主动救助服务、建立主动帮扶机制等“主动帮”。
坊子区“救助有‘坊’”社会救助品牌中的“坊”字,取其谐音方法、办法的含义,说明在救助困难群体方面主动采取的多种措施、各种办法,还体现了坊子区在救助方面进行的救助“全周期”探索、建立的“全周期”社会救助服务模式。
寿光市“菜乡·福寿帮”社会救助品牌,立足“中国蔬菜之乡”地域特色,以“扶”助“福”,助“老”增“寿”,打造了制度完善、精准高效、便民惠民的“菜乡·福寿帮”品牌,在2022年度全省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列第二,救助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高密市“夷起帮”社会救助品牌中的“夷”字,源于《汉书·地理志》中“高密国辖‘夷安’县下”。其品牌标识以高密市“凤城”的凤凰为造型,中间包含高密拼音字母大写的“G”,象征高密市构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创建社会救助品牌,意味着要为困难群众提供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的服务保障,要让困难群众都可以感受到品牌的魅力。
为提升品牌内涵,潍坊将全面打造镇(街道)社会救助特色品牌,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群众认可度,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让社会救助的“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