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 瑗
通讯员 姜淑媛
近年来,昌邑市聚焦“昌城有爱·善治共享”品牌创建,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建立专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依托社工站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合力,有效补充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社区服务等基层社会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逐步构建起具有昌邑特色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以高标准社工站建设打造区域化网络化服务阵地
昌邑市积极探索“市社工总站+镇级社工站+社区社工室”三级联动模式,以昌邑市社工总站为中心,依托各镇、街区政务大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打造10个乡镇社工站、30个社区社工室,覆盖昌邑市709个村居。在昌邑市率先高标准打造卜庄镇社工站和任家社区社工室,以先行先试引领带动昌邑市社工站建设整体推进。
保障资金,完善制度,充实人员。昌邑市先后投入110余万元用于社工站建设和发展,每个社工站至少配备专业社工1人、志愿者5人。目前,昌邑市在站持证社工345人,驻站服务组织11个。2022年以来,开展助老、助残、助困、帮扶困境儿童等各项活动32次,服务10438人次,链接社会资源30余万元。
分类施策,精准定位,精细服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昌邑市社工总站和10个乡镇社工站、30个社区社工室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服务项目。昌邑市社工总站牵头开展的“昌城有爱·情暖夕阳”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及一系列关心关爱昌邑市孤困儿童的未成年人服务活动,精准服务“一老一小”。奎聚街道府前社区社工室在社工牵头、志愿者参与下,打造了鸢都轻骑兵驿站、居民棋盘区、读书角,组织居民开展了“福牵”公益微创投项目等活动。
以专业化人才队伍培育补强基层民生服务力量
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专业社工队伍建设。目前,昌邑市持证社工已达到345人。每两年开展一次“潍水和谐使者”评选活动。目前,昌邑市共有“齐鲁和谐使者”1人、“潍坊和谐使者”2人、昌邑“潍水和谐使者”20人。
强化孵化培育,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规范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依托昌邑市公益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孵化培育了一批以助学、助困、助老、慈善、环保等志愿服务为主的公益社会组织。目前,昌邑市在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者达到87871人,志愿服务组织16家,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85个;已成立6年的昌邑市文昌志工服务中心,设立了11个志工服务站,发展志工志愿者3200余人,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关爱环卫工人、助力创城等活动。
以三个有力抓手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党建引领,整合有效资源服务群众。昌邑市在19个城市社区设立“美德”银行,昌邑市社工总站建立志愿服务“积分量化-回馈激励”工作机制,将志愿服务与爱心捐赠进行整合。截至目前,已有22家爱心单位、企业捐赠价值20余万元物资助力“美德”银行建设发展。19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打造了四点半看护、纠纷调解、入户走访、设施维护、义务巡逻、环境净化、便民维修等15个志愿服务岗位,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的有力补充。
重点扶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发展。昌邑市义工联合会是昌邑市重点扶持的一家志愿服务组织,有会员39800人,服务范围涵盖助老、助学、助困、环保、德育、文体等领域。昌邑市义工联合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为烈士寻“家”、金晖助老、“护苗”行动等各项公益慈善活动1万余次,参与志愿者40余万人次。
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协同推进。昌邑市社工总站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探索“社工+居家养老”协同推进模式,于今年2月份启动了“昌城有爱·情暖夕阳”项目,面向昌邑市1597名困难群众开展“一张照片+两项关爱+三查安全+四解所需+五项服务”社工专业服务。实施“一对一”帮扶困境儿童项目,116名持证社工与116名困境儿童完成首批帮扶结对,通过“社工+”立体化工作法,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共同开展困境儿童个性化陪伴和专业帮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