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赋能型老年教育 打造文化养老新高地

(2023年05月2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国栋 通讯员 王日霞)近年来,诸城市深入实施“塑形铸魂赋能”工程,发挥老年大学在推动文化养老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党建统领,优化阵地建设,搭建平台载体,引导老年大学学员发挥作用,全力打造文化养老新高地。
  固根基,立机制,凝聚长者有为驱动力。诸城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工作部门综合协调的领导机制,多部门联动,统筹整合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场地共享、资源互通。
  强阵地,提内涵,打造长者有为策源地。建强老年教育阵地。诸城市抓实“东西南北中”市级老年大学建设,总面积达5.48万平方米,招收学员近3000人。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学院、家庭学习中心户等场所资源,推动老年大学教育向镇街、社区拓展延伸,6000余名农村老年人实现了就近上学。与民政、文旅、工会等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养老机构、书店等成为老年大学嵌入服务的“新触角”,基本实现了老年教育全域覆盖。提升老年教育内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广开名师选聘渠道,培育起360名教师和60名后备教师的老年大学师资库。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在开设常规课程基础上,引导各学校设置诸城派古琴、柳编等地方特色课程,开辟第二、第三课堂,丰富教学实践。
  创载体,赋新能,搭建长者有为大舞台。搭建乐为平台。诸城市发挥老年大学阵地优势,依托“四就近”服务综合体、“五老”工作室、老干部社团等资源,建设“长者先锋”孵化基地,成立市老年大学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红色宣讲等“尽美阳光”志愿服务队伍12支,开展社区治理、银龄助农、送文化进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40多场次,参与老干部2000多人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引导广大老年学员利用所学所长,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提升“诸城模式”等工作,先后开设果茶种植、瓜菜生产、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课程30多门,将教学课堂拓展到合作社、养殖场、田间地头,带动农户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