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文/图
朱庆钢和潍坊的故事要从他25岁开始说起。那年还在广东省读研二的他,通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齐鲁行”夏令营活动,第一次来到潍坊。朱庆钢是地道的河南小伙,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我能想到将来会从事电力行业,但未曾想过会来潍坊就业,可就是这么巧,潍坊好像有种特别的魅力吸引着我。”12月4日,朱庆钢告诉记者。
在那次夏令营活动中,朱庆钢来到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参观,他不仅对电力行业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对潍坊这座城市有了探究欲。潍坊的特色美食、历史底蕴、非遗文化、宜居环境,尤其是兴旺的城市经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好奇,我还自己上网搜索过潍坊整个地区的售电量,发现非常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潍坊是一个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的城市。”
于是,2013年11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到学校招聘时,朱庆钢就将自己的第一志愿留给了印象不错的潍坊。“结果就是我被录用了,还挺开心的,而且读研时的师兄也在潍坊工作,同样作为外地人,他极力跟我推荐潍坊。”就这样,毕业后的朱庆钢带着满腔激情来到潍坊。
进入公司后,朱庆钢第一个岗位在输电运检中心,做的是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的工作。刚开始,他也摸不着边,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是两码事。年轻的力量是透着一股韧劲和闯劲的,这放在朱庆钢身上很合适。他既不怕苦也不怕累,一点点地学,一步步地走。
“2015年冬季的某一天,潍坊非常冷,我当时正好在安丘郚山镇的野外,跟着师傅学习操作张力机展放导线。那时候,有个外包工作队伍的队长给我拍了一张工作背影照发到朋友圈,打趣我是研究生却还要跟他一起干活。”对于这样的玩笑,朱庆钢并不在乎,他知道刚走出校园,就得放下架子、脚踏实地,干啥都得精,干啥都得爱,这样才能从“愣头青”变成能独当一面的行家。
转眼间,朱庆钢在潍坊工作生活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前年,他进入运维检修部,参与到全市的电力设施迁改工作。津潍高铁作为山东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其电力设施迁改工作更是成了他工作的重中之重。朱庆钢还记得去年9月,津潍高铁寿光境内有一条500千伏的输电线路需要迁改,民事协调工作却始终不顺畅,导致整体工作难以进行。朱庆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高铁建设工序环环相扣,线路迁改必须先行一步,才能给后续施工打通堵点、扫清障碍。”他打定主意,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于是一边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去现场勘察、优化方案,一边积极向上级单位汇报,申请优化迁改方案。最后,经过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难题总算被解决了。
今年6月,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在津潍高铁沿线3个省份的6个地市中,率先完成35千伏及以上线路的迁改,给津潍高铁潍坊段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朱庆钢说:“干我们这行,现场环境复杂,因素多变,每个项目、每个区域都不一样,迁改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去解决。”
现在,朱庆钢正忙着潍宿高铁等多项迁改工程的工作。未来怎么做?怎样当好“电力人”?他这样回答:“潍坊就像我的第二家乡,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我们常说‘让电等发展’,这也是电力设施迁改工作的内核,未来我会不断锤炼技能、增强本领,立足岗位,为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潍坊的繁荣发展贡献个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