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市委提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明确了“扎实推进文化‘两创’”“打响非遗、名人、金石等特色文化品牌”等重点举措。可以说,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潍坊城市文化品牌,推动加快提升潍坊城市“软实力“,为更好潍坊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成为现实选择。
第一,潍坊的文化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技艺、往圣先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维度来看,坚实厚重的文化根基、魅力多姿的自然风光、特色鲜明的非遗资源、众多的文化名家、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都成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打造独一无二城市品牌的优势条件。
第二,总结提炼潍坊的城市文化基因。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之根,寻找城市精神必定要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入手,挖掘城市的文化基因。我们从潍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凝练出了“忠厚正直、开放包容、敢于创新、勤劳坚韧、崇文尚教”5个方面的城市文化基因。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同样是根植于历史文脉,传承于赓续奋斗,立足于未来所向,涵盖了襟连海岱的区位环境、齐鲁文化的人文基因、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实现了内在的高度统一。
第三,打造“放飞梦想、宝藏潍坊”的“城市IP”。当前,“城市IP”打造还存在文化资源挖掘运用不充分、IP原创内容不足、文化推广不够有力、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可将“城市IP”与潍坊精神有机结合,充分展现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一是深挖文化内核,孵化打造“城市IP”矩阵;继续做大“风筝”这一最大IP、攥指成拳打造不同主题IP、整合节会资源放大“城市IP”效应。二是延展城市文脉,推动城市由“网红”变“长红”;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本土优秀文化转化阐释、培育创作高质量文化产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三是注重“城市IP”的包装策划,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持续加强宣传推介、加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宣传、谋划储备文旅宣传“爆点”。四是强化服务供给,为“城市IP”营造良好的环境;打造有“人情味”的政务服务、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做好应急突发事件处置。五是延伸文旅产业链,以“城市IP”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强化整体谋划、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持续包装谋划重点文旅项目。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