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判断时代方位,在既有改革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系统制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方位推进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制度路径和方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新纲领和科学指南。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进程中,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这一过程离不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深厚基础上坚持“两个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得出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之举。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推进各方面体制与制度的创新。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历史逻辑一脉相承、实践逻辑环环相扣、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并越来越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历史担当。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逻辑。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改革实践中深化和检验对改革的认识,总结和获取改革的经验,并以此指导和深化改革实践,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崭新事业,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坚持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经验、稳中求进的改革路径。这既是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方法论,也是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借鉴价值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也符合改革开放发展推进的内在规律。把握遵循这个规律,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规避重大风险的重要保证。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重视改革谋划,更要注重改革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