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潍坊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130万产业工人,多数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这是一支信念坚定、技艺精湛的队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心无旁骛,默默奉献,用汗水筑牢了城市发展的根基,用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然而不可否认,当前产业工人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振兴实体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与其现有社会地位仍不匹配,就业市场还普遍存在着“宁坐办公室、不去当工人”“小白领比大蓝领吃香”的观念,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荣誉感还有待加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呼唤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日前,我市出台《潍坊市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若干措施》,从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成长成才、生活关爱、社会礼遇4个方面明确了可操作、可量化的16条具体措施,涉及强化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人才选育、职业晋升、薪酬体系、社会礼遇、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产业工人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该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工人的政治荣誉感、工作获得感、生活幸福感和职业自豪感,在全社会掀起了关心、关爱、尊崇产业工人的浓厚氛围。
让产业工人站稳“C位”,不仅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政府部门的引导,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其中。要加大各级各类劳模和先进代表推荐评选向产业工人倾斜的力度,切实增强产业工人主人翁意识,提升其社会地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人人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才能让工匠精神支撑“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国智造”,才能让工匠精神内化为我们的民族气质和精神气质。
当前的潍坊,踔厉奋发,奋楫前行,焕发着无限的生机活力。建设更好潍坊,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我们要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让产业工人干活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本版图片由市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