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街道:政务警务联手解民忧

(2024年12月1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道相关责任站所和派出所等协同处理民生诉求。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文/图
  在基层,群众诉求各式各样,处理部门分属多头,经常会造成政务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办事效率低下。今年以来,寿光市洛城街道创新推行政务警务协同治理机制,实现群众诉求精准快速处理,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大大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不久前,在洛城街道某村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例:前后相邻的两个蔬菜大棚户,因为前邻计划翻新的大棚比后邻大棚高,产生了遮光、占地等矛盾纠纷并报了警。洛城派出所民警现场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这是一起民事纠纷,便把这一案情上传街道协同治理指挥中心平台。平台立即协调社区、农安办等部门力量介入,通过多方协同调处,双方在占地、遮光等赔偿问题上达成一致,实现和解。
  像这样警务政务协同解决群众诉求的情况,在洛城街道已成为新常态。12月5日,记者来到洛城街道综合治理中心,这里便是整个运行机制的“神经中枢”。设在这里的洛城街道协同治理指挥中心平台,每天汇聚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格员、派出所等不同渠道反映的群众诉求,根据职能分工,下达给相关职能部门和站所精准处理,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目前,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和站所基本都成为这个联动机制中的一员,确保群众诉求得到解决。像街道平安法制办、派出所、司法所、网格管理办公室、民政社保等15个职能站所整建制进驻,法律服务所等动态轮驻,退役军人服务站、8个农村工作片、12个城市社区随叫随驻。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一部门受理、一体化处置、一揽子解决”。
  多部门协同联动,织就一张民生网。“问题一起管、纠纷一起调、服务一起上”已成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的工作理念。
  在洛城街道派出所,同样有一个指挥平台,与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指挥平台互通互联。洛城街道派出所教导员王锡光介绍,派出所接到的很多群众报警,公安部门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依据,需要转到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像有的消费纠纷警情,他们会通过平台转送市场监管所办理;像占道经营的警情,会通过平台转到城管部门去办理。政务警务协同联动,大大提高了案件处置效率。
  职能部门的多方联动,也使基层问题化解形成了“一般事项分别办、复杂问题联合办、重大问题提级办”的动态协同处理机制。街道协同治理指挥中心平台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以来,平台政务转警务事项22件,警务转政务事项186件,均得到了高效处置。
  在街道一位负责人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手机移动端平台实时显示的案情处理情况。一名群众的投诉通过平台汇报到综治中心负责人,综治中心负责人签收后,提出转村“两委”的处理意见,村“两委”及时把处理情况反馈到平台。从接到群众诉求到处理完毕,在移动端一目了然,整个事件处理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
  “通过建立政务警务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消灭在基层,群众信访量大大减少,让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洛城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