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从四个维度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不断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到更高水平。
一、从体制维度来看,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构建“四梁八柱”。“四梁”就是从体制维度出发,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和有效载体。因此,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发挥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从社会维度来看,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四梁”还不够,还要有“八柱”。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超大型国家的治理挑战,即在社会维度,国家治理要面对超大规模治理数量、超大面积治理范围、超级复杂治理难题等挑战。应对这种超大规模治理实践,需要一种灵活的、多样的、有效的、多层次的凝聚共识机制,即协商民主机制。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加强各种协商渠道协同配合。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三、从政党维度来看,要持续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现,只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以及全面发展协商民主还不够,还需要织一张“网”,并通过这张“网”,将社会中的不同主体、不同人群有效组织起来。而要织好这张“网”,就必须要发挥好党的领导优势。党的领导决定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生命力,而党的组织体系可以为持续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给予最大的组织支持,进而通过统一战线实现全社会的广泛组织、广泛参与、广泛沟通以及广泛凝聚。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然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法宝。
四、从治理结构维度来看,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一是发展基层民主,符合我国多层治理层级的需求。我国多层治理层级特征十分明显,根据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层级实行分级治理。因此,基层民主这个基础能否夯实,就决定了全过程民主发展的质量和状态。二是发展基层民主,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需求。基层是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层级,也是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和实现最直接的层级。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能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问题,人民群众就会更加信任基层民主实践,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的热情,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的有效开展。三是发展基层民主,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源头活水。当前,在治理领域研究中,有一个观点叫“微观先行”,就是指治理创新和发展推动力最初都是从微观角度开始的。这里的“微观”所体现的最主要层级就是基层。
(作者单位:昌邑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