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吕萌
今年以来,潍坊一中在市委教育工委领导下,秉持“走在最前、开创新局”的工作总基调,以党建为引领,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凝心聚力提质量,锚定目标抓落实。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校园治理等方面亮点纷呈,办学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人民满意教育的答卷。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新征程,新挑战。潍坊一中将继续秉持“练内功、强本领、善担当、聚合力”的思路,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强化内涵提升,突出质量导向,关注全体学生,激发育人潜能,为潍坊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潍坊”建设贡献更多“潍一力量”。
党建领航聚合力 红色引擎促发展
党建是学校发展的“根”与“魂”。潍坊一中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让红色基因在校园深深扎根。
品牌创新树标杆,党建育人结硕果。学校深耕“潍一领航”党建品牌,实施党委“灯塔工程”、支部“强基工程”、教师“铸魂工程”、学生“知行工程”四大工程,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潍一领航共育时代新人》成为全市中小学唯一获评的“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翟帅老师入选全市“中小学十大党建品牌教师”;《党建引领中华民族一家亲》《高二语文》获评市级思政精品课和党建品牌课;教学第二、第四党支部及未来实验校区党支部荣获潍坊市委教育工委“五星党支部”,党建育人标杆效应凸显。
统战思政双强化,思想防线筑根基。学校高标准建成“党外知识分子之家”统战阵地,接待省、市观摩团4次,创新做法获广泛好评;《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入选全市中学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典型案例,为全市提供“潍一经验”。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大思政课”品牌,联合举办《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公益讲座。升国旗思政大课庄严肃穆、远足思政课程活泼生动、清明烈士陵园祭扫缅怀先烈、“潍坊舰”登舰感受国防力量、五四红歌合唱唱响青春、雷锋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全国最美志愿者曹冬梅辅导报告激励成长……沉浸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在这里蓬勃开展。
清廉校园清风劲 正气充盈育桃李
学校构建“五位一体”清廉校园建设体系,让清风正气满校园。
在组织保障上,作为全市中小学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单位,校级设立“纪检办公室”,支部配备纪检委员,纪检组织保障增强;在制度建设上,制定修订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筑牢制度根基;在文化浸润上,图书馆“润心书吧”成为廉洁教育阵地,120册《清廉润心》读本筑牢“心灵阵地”,廉洁文化宣传栏营造“宣传阵地”,校本课程《学校史话清廉》打造“榜样阵地”;在执行落实上,惠民服务纳入纪检办公室统筹,在重要节点发布纪律提醒,开展全校廉政谈话1次,纪检干部学习培训3次,提纪检建议2次,提醒谈话8次,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在监督机制上,探索家长与纪检监督联动,成立三个家长监督小组,参与教学监督反馈、招生录取监督、餐厅超市检查,监督之网越织越密。
课程建设筑根基 育人质量稳提升
学校聚焦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实施,为学生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课程实施规范化,全面发展有保障。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将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及社团课程纳入课表;音体美劳动教育实现全员选课走班;为高三学生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助力身心健康。
选课走班科学化,个性需求被满足。高一年级“物理+化学”捆绑选课占比86.14%,为后续发展奠基。开放20个组合满足选择,同组合独立编班,教学班固定率98.9%,保障教学与管理稳定,让选课走班“有序”又“有效”。
成长导航精准化,身心健康助成长。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高一每月2次生涯规划课,全体学生每周1次心理健康课。开展日常咨询服务,举办第15届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覆盖全体学生。曾玉等老师在潍坊市学生生涯规划优质课评选中获高中组一等奖。
智慧校园加速度,教育创新添动能。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质增效,更新教室智慧黑板60套,安装班牌话机40套;AI识别技术搭建校云平台,破解平台孤岛及考勤痛点,提升家校沟通效率;建成学生体质测评平台,融入智慧体育;点阵笔智慧课堂系统通过“纸上书写+屏上呈现”,解决课堂检测及时性、数据化与精准性问题,让教学评价更科学。
聚焦成长育栋梁 学子风采竞绽放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搭建多元成长平台,让学生绽放光彩。
学科奥赛创佳绩,拔尖人才露锋芒。依托“潍阳书院”,联合教科院竞赛强基课程,构建初高贯通培养体系。新一轮奥赛中,信息学11人获一等奖、2人进省队,1人获金牌及2026年清北保送资格、1人获铜牌;史雨轩实现全市女生数学奥赛省队“零突破”,获得银牌;生物学8人获一等奖、3人进省队,1人获金牌、1人获银牌、1人获铜牌。目前三大学科已经收获2金、2银、2铜,竞赛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省高中首位,彰显拔尖人才培养实力。
创新教育添活力,实践能力获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山东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山东赛区)、潍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展现扎实素养。高二孙悦然、文丽珺的智能机器人项目获市推荐参加全省活动;孙悦然还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萌芽赛道高中组比赛,展现创新风采。
赋能教师强队伍 匠心育人显担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多措并举赋能教师成长,打造高素质队伍。
教研平台筑根基,专业发展加速度。学校开展一日一研、一周双研、学科大教研等活动,让教研成“日常课”。依据素养课堂“三原则”,通过周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及“我讲高考题大赛”加强课堂建设。本学期,省级课题2项结题,市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项待结题,全环境立德树人课题2项结题,教育评价改革课题1项待结题,教研成果丰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速。
领军人才作引领,示范辐射共成长。学校启动学科名师培养活动,发挥领军人才作用。17名教师获“潍坊市区学科育人能手”称号;杨阳老师示范课入选教育部“部级精品课”,树立教学标杆。
青年教师强赋能,成长路上加速度。依托青年教师成长学院,组织优质课分享、汇报展示课、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通过定规划、写总结、研课堂、抓管理、多反思、晒成长等措施,督促青年教师落实常规,提升素养,快速成长。
关爱工程暖人心,团队合力聚能量。学校建立教职工动态信息库,精准帮扶困难教职工。策划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国学沙龙、艺术插花、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教职工放松身心、增进交流,凝聚育人合力。
师德师风铸师魂,职业底线守初心。学校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3场,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有偿补课举报查处,组织家长签公约,实施三级包靠制度,筑牢师德底线。
现代治理提效能 办学水平再上新
学校深化现代治理改革,完善体系,提升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治理体系更完善,办学活力再激发。今年学校新修订办学章程,优化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决策科学、执行高效;修订办学理事会章程,统筹力量助推发展;家长与纪检监督联动,家校协同成效显著。学校荣获“潍坊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潍坊市教育惠民服务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称号。
校园安全筑防线,师生平安有保障。学校组织反恐防暴、消防、法制等安全专题教育10余次,开展地震、消防等应急演练8次。梳理风险点180条、整改消防隐患30余处,消除萌芽隐患。
高标准完成“天眼工程”,校园监控全覆盖,排查问题30余个,师生查监控560次,解决诉求436件。“护学岗”“网格化巡查”常态化,保障大型离返校64次、活动安保227次,实现安全“零事故”,获评“山东省治安保卫突出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