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海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过了夏至,就开始进入盛夏了。盛夏,绿树成阴,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
盛夏,是一个葱绿的世界。读着明代张大烈的“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你会沉醉在绿色的午梦里,醒来时庭树更绿,茶香飘逸。“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代高骈描述的是绿意满塘的风景图。夏天,踏着烈日而来,雨水充沛滋润,草木茂盛生长,山是绿的,原野是绿的,村落是绿的,城市是绿的,绿色成为主色调,人们在绿阴下惬意欢畅。
盛夏,是一个久远的故事。盛夏里,要过“夏至日”,古时民间的“四时八节”,有祭祖的习俗,用新麦,祭祖先;“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妇人们互赠折扇、脂粉;“冬至饺子夏至面”,笊篱抓、吃凉面;宋人还要“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忆屈原,“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过“三伏”,迎酷暑,“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三伏”感受。些许的惆怅,些许的温馨,些许的牵挂,诠释了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深厚蕴涵。
盛夏,是一个妍丽的画面。南宋杨万里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北宋苏舜钦说“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唐代薛涛又曰“黄梅傍山绕彩蝶,凌霄遥峰齐起翠霞”。这个季节,月季盛开,蔷薇满篱,娇羞欲语,百花争艳;蜻蜓点水,蜂蝶飞舞,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荷塘边,街巷里,田野上,花开半夏,交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夏日风景,灿烂惊艳着整个夏天。
盛夏,是一个动听的音符。入夏,万物灵动。从宋代陆游的“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唐代贾弇的“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到南北朝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雨打,蛙叫,蝉唱,鸟鸣,起伏错落,婉转悠扬,合成大自然最美的天籁之音,给悠长的夏日带来了人间烟火,也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思乡愁。
盛夏,是一种收获的喜悦。《荀子·王制》有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其实夏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明代祝允明的“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满足和陶醉。宋代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由感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了春天的孕育,伴着初夏的成长,金灿灿的小麦,红黄满枝的桃杏,脆生生的瓜菜,轮番点缀着大地,飘来沉甸甸的清香,给炎炎夏季带来成熟和甜美。
盛夏,是一个奔放的冲动。唐代白居易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李白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足见夏炎酷热的场景。四季轮回中,穿过春天的枝摇叶曼,盛夏用阳光、绿意和繁花,描绘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她热情豪放,轰轰烈烈,万物都在尽情地生长,无处不显示着激情和希望。
盛夏如诗,盛夏如画,诗意盛夏正绽放着美丽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