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通讯员 袁明国
9月1日,滨海区海纳百川餐饮店经营者李丹手捧崭新的公司营业执照,难掩激动与喜悦:“‘个转企’政策太暖心了,不仅留住了‘海纳百川’老店字号的‘根’,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也保持不变,还能让我们以企业身份闯荡更大市场,这项改革真是改到了我们个体户的心坎里。”
李丹的经历,也是滨海区推行“个转企”改革的生动注脚。作为全市较早探索这项改革的区域,滨海区自2024年3月起主动攻坚,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为个体户铺就一条高效、低成本的升级通道,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滨海区个体户数量庞大,但传统“个转企”流程繁琐、成本偏高,往往要经历“先注销、再新设”的环节,易导致经营中断、信用流失等问题。去年3月,滨海区审批服务局率先启动改革探索,针对登记环节的痛点堵点,结合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工作要求,于4月份联合七部门出台《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以“一件事”集成思维优化服务供给,着力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个体户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改革推行以来,像李丹一样的个体户,正逐步从“单打独斗”的小作坊,迈向规范化的“企业化运营”新阶段。
据悉,滨海区的“个转企”改革,以集成服务、精准辅导、政策赋能为三大支柱,全力保障转型过程高效便捷、无缝衔接。
在集成服务上,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滨海区将原本分散的变更登记、涉税办理、印章刻制等7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服务套餐。个体户只需一次申报、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办理所有环节。改革后,提交材料从15项精简至7项,办理环节由7个压缩为1个,办理时间从21天缩短至2天,跑动次数从7次减至1次,整体效率提升80%以上。这一突破,源于税务、社保、公积金等部门间系统壁垒的打通,数据实现自动流转,关联事项并联办理,彻底避免了传统的“注销-新设”模式带来的经营中断风险。
为打消个体户“不懂转、不敢转”的顾虑,滨海区审批服务局精心编制操作指南,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政策并进行解读,覆盖人群超300人次。同时,设立商事服务工作室,推行建清单、建网格、建队伍、优服务“三建一优”网格化机制,主动上门对接个体户需求。对内,通过“商事登记大讲堂”,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公司法》《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等法规,提升业务实战能力,确保服务“零距离”、指导“零误差”。
此外,滨海区在商事登记专区设立“一件事”专窗,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和政策解读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值得一提的是,改革的关键突破在于允许个体户转型后保留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确保字号、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无缝延续,并简化行政许可延续程序。这一举措大幅降低制度性成本,让个体户前期积累的信用记录、客户资源和合作关系不受影响,真正实现“零中断”转型。
以高效、精准、赋能为核心的滨海区“个转企”改革,不仅破解了传统转型的痛点难点,更成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优秀范本。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正完成从“小生意”到“大企业”的蜕变,共同书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